跨境电商创新生态逆势增长
为应对疫情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冲击,中国跨境电商创新外贸模式,实现稳中提质逆势增长。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释放政策红利的催化下,我国跨境电商主体持续增多变强,新业态新生态不断涌现,在做大跨境电商“蛋糕”的同时,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提升跨境贸易的数字化水平,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集群,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转型发展。
被誉为“中国玩具之都”的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为应对疫情影响,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助力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深化拓展贸易市场。当地还通过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等业态,稳住外贸基本盘、畅通产业循环,构建玩具产业发展新格局。
图为在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一家玩具文旅产业园拍摄的玩具展品。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逾四成;市场“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新主体、新业态、新通道及新服务平台不断涌现……在安徽,通过精准服务企业、鼓励业态创新等综合手段,跨境电商产业进入“大踏步”发展阶段,从省会合肥到皖南山区,这个内陆省份“货通全球”的步伐正越走越快。
在位于合肥市的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上岩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将质检包装好的服装装上货车,通过空运和海运,这些服装将送往万里之外的海外仓,销售到北美地区。
“尽管受疫情影响,近几年我们的跨境电商销售额仍逐年递增,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加60%,每天都有货物发出。”安徽上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叶兵说。
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是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也是安徽省发展跨境电商的先行区。产业园业务负责人王维东介绍,自“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后,合肥至芝加哥、伦敦全货运航班相继开通,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增长,今年1月,园区出口清单超48万单,同比增长超40倍,实现强劲开局。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蜀山产业园的发展正是安徽跨境电商逆势上涨的缩影。
安徽省商务厅统计显示,2021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05.9亿元,同比增长45.3%,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外贸增幅18.4个百分点;约有100家企业在40多个国家、地区建设使用海外仓200多个,基本涵盖全省主要出口市场。
跨境电商“蛋糕”做大的同时,新业态不断涌现:合肥综试区至德国汉堡、威廉港等跨境电商专列先后开通并常态化开行,实现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芜湖综试区开创综保区直播模式,直播日订单量蕞高达5万单;安庆综试区与连连国际签订合作协议,深入望江童装产业带开展“寻源跨境星产地”活动,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安徽除拥有合肥、芜湖、安庆、宣城、马鞍山5个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外,还建设起14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合肥、芜湖2021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分别突破100亿元、25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40亿元、10亿元以上。
在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今年1月1日上线的安徽省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不打烊”的线上服务。
“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平台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线上培训、跨境支付、国际物流、通关、法律等全方位服务,满足跨境电商产业链各环节的综合需求,提升整个跨境贸易的数字化水平。”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伟说。
成立于2020年9月、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近年来建设了线上线下两大服务体系,目前已为1500余家省内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服务,入驻跨境电商配套及运营企业50多家。
作为首批入驻服务中心的企业,主营定制化时尚产品出口的梵海集团是服务升级的受益者之一。“在资源对接、信息传递、通关报关上,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支持和服务。”梵海集团总裁徐晶晶说,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逐年递增。
聚焦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优化服务体系、释放政策红利,是安徽各地推动跨境电商“大踏步”发展的核心。2021年,安徽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清关单量突破1000万单,安徽一达通、一米国际、省轻工3家省级外综服企业也持续做大做强,截至2021年年底服务安徽企业约2200家。
2021年,合肥海关推出《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八条措施》,持续优化通关、监管模式;芜湖对本地传统制造业转型跨境发展达到一定交易额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安庆、马鞍山等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建设运行;蚌埠等市则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跨境电商孵化中心。
在多重助力下,安徽跨境电商主体持续增多变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合肥有跨境电商企业1600余家;2021年,合肥、芜湖、安庆、蚌埠4市新增跨境电商实绩企业超过40家。
3月28日,跨境电商B2B平台大龙网集团旗下的黄山市歙县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里,黄山吉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完成了首笔出口阿联酋的外贸订单。同在皖南山区,位于池州市东至县的大龙网集团东至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也已入驻33家跨境电商企业,将小镇上的袜子卖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经济受到影响,为了应对疫情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冲击,跨境电商企业在做好货物贸易的同时,还可以在服务贸易这一新赛道上多发力,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转型发展。”大龙网集团董事长冯剑峰说。
业内人士也坦言,作为非沿海的内陆省份,安徽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的基础仍相对薄弱,物流等成本较高,未来可通过打造更好的通关、营商环境,提供更完善的国际物流配套等,为企业创造更多增长空间。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安徽各地正积极建平台、育主体、强保障,推动跨境电商保持较快发展。比如,合肥通过“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货运包机、跨境电商+海运直航”等试点,带动跨境电商月清关量快速增长;芜湖开通“芜西欧”中欧班列,拓展陆路国际物流通道,推进芜宣机场空港口岸开放;宣城构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区,支持芜宣机场申建国际邮件交换站,打造航空快递转运中心。
王维东说,今年蜀山产业园还将继续简化各项流程,推动海关监管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清关时效。“我们还计划采用‘卡航’这一新型运输方式,开通一条不再倒装和卸货、全程由卡车运送货物直达欧洲的国际物流新通道,让物流更高效畅通。”(记者汪海月马姝瑞合肥报道)
从综试区全覆盖到海陆空齐头进;以先行先试破“双循环”堵点;立足产业集群促创新转型……广东畅通外贸“毛细血管”,以点带面创新机制,高质量发展新业态生态,2021年跨境电商规模突破3000亿元,增长势头迅猛,成为外贸增长澎湃新动能。
2022年2月底,广东8个地市的跨境电商业务负责人齐聚广州,实地调研、学习交流。当下,这些地市紧锣密鼓地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它们都是2月初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扩围的入选城市。至此,广东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全省域覆盖,总数位居全国头部。
从广州、深圳获批综试区的2016年到2021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28亿元增至3310亿元,年均增速70.8%,并持续领跑全国。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成为广东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各综试区通联世界,外贸渠道畅通至关重要,疫情下更是难能可贵。据广州海关统计,2022年头部季度,在覆盖230多个通航点的广州白云机场,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增长超两成;与400多个港口往来的广州港内,南沙口岸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翻番,出口增长超2倍。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已建成国内蕞齐全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拥有多个各具特色的线下跨境电商园区,形成了海、陆、空、邮齐头并进的协同发展局面。
按照规划,广东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汕头、湛江、韶关为极点,轴带支撑、多向联通的交通布局;到2025年基本实现快货物流圈,货物省内1天送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畅通“毛细血管”。
近日,商务部公布对全国前五批105家跨境电商综试区2021年评估结果,从海外仓布局、探索创新、主体培育等维度考量,中国(广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同另外九家同居头部档。
数据对接难、身份核验难、质量追溯难、退换货难、跨国运输难……面对“老大难”,广州应变克难,探索出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信息化系统、“微警认证”系统、公共分拨中心、进口溯源“真知码”、退货合并打包等举措。自2016年以来,广州复制推广综试区建设和海外仓好经验好做法135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3项。
网购保税进口、直购进口、一般出口、B2B出口……广州海关介绍,目前广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业务模式齐全,产业体系多元化发展。广州海关优化监管模式,完善业务流程,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跨境电商与“一带一路”物流渠道融合。
企业发展乘势而起。广州鸿帆捷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刘恒英说:“公司目前已有两个海外仓,未来考虑增设,以利用跨境电商B2B出口优势,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开拓新市场。”
在“世界工厂”东莞,从融合存、展、售、退的“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零售”门店运营,到拓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24小时通关”,再到“园区仓储+公共平台+智能核放”体系构建,黄埔海关更新跨境电商政策包,助推企业跑出“加速度”。
“跨境电商‘24小时通关’再压缩1个多小时通关,车辆晚间装货也能清关,节省成本。”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许石林说,“疫情下机制创新保障供应及时、货通全球。”
不久前,又一批以服装、玩具为主的“广东制造”跨境电商包裹经白云机场海关验核,飞往中东。“今年以来,我们跨境电商出口超270万票,同比增长5%。”广东高捷航运物流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江嘉彬说,“珠三角的产能和制造受国外市场青睐。”
广州市商务局介绍,依托强大的商业底蕴、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配套的产业政策,跨境电商企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服务企业等纷纷落户,形成了若干产业集聚区、国际分拨中心。
广州海关介绍,2022年头部季度,关区跨境电商的零售出口和B2B出口以服装、塑料制品、******首饰、皮革制品、家具、机电产品等优势商品为主。随着临空临海经济带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政策优惠、平台集聚、物流便捷的跨境电商生态圈逐渐成熟。
视线转向汕头综试区,“一体、两翼、多产业带”的产业布局在崛起。目前,依托当地多个分拣清关中心、快件中心、物流中心,粤东海陆空跨境电商通关载体逐步形成。
在汕头宝奥城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产业链全流程资源整合,物流仓储、跨境清关、电商直播等服务商及平台被引进,宝奥城市场总监林铎说,除了本地玩具、内衣、毛衫等产业,粤东的陶瓷、婚纱、不锈钢等产业集群也借此加快融入跨境电商发展。
2021年年底广东提出,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超高清视频显示、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能力将不断提升。(记者丁乐广州报道)
疫情下出国旅行有风险,托人代购时间长又怕不靠谱,专柜保真但价格又过高,消费者如何买到称心如意的进口商品呢?如今在沈阳,这样的问题已不算是问题。消费者既可以通过线上跨境电商平台随时随地海淘,也可以前往跨境电商线下门店自行选购,进口商品蕞快现场就能提货回家。
这得益于沈阳跨境电商产业的不断发展。自2018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沈阳加速推进相关产业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作为沈阳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更是紧紧围绕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仓储设施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企业引进、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全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沈阳片区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32.9亿元,同比增长637.17%;累计完成单量1897.46万单(日均5.2万单),同比增长797.12%,实现了跨境电商业务量快速提升,占全市跨境电商业务量的95%以上。
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畅通的物流运输。据了解,沈阳片区积极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桃仙机场的东北枢纽空港口岸优势,打造东北地区跨境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大力支持和发展沈阳跨境电商定班国际货运包机业务,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货运包机协议,按照不同航线、机型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已开通沈阳至伦敦、洛杉矶、首尔等6条国际航线业务量高速发展。
在此期间,京东、菜鸟、天猫国际、拼多多、中大门、卓志等已落户沈阳片区的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发挥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其中,菜鸟网络作为沈阳片区2021年引进的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在沈阳综保区桃仙园区设立了东北地区唯一的菜鸟网络保税仓,从项目落地到保税仓开仓运营仅用时一个多月;从首单测试包裹顺利派送到订单量突破23万单仅用时两个月。
为帮助跨境电商从业者和外贸企业更好地开拓业务,同时带动当地实体经济和就业,沈阳市政府和沈阳片区均出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扶持。同时,沈阳片区还实施“千店培育行动计划”,通过建立统一模式的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进一步拓宽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线下营销渠道,推动“线上交易”与“线下服务”有机融合,目前已有8家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开业运营。
位于浑南区的沈阳自贸区盛大门全球精品直达店,是一家集跨境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和一般贸易进口商品销售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线余平方米的店内融合“遇建誉峰”跨境商品集合店、“一带一路”国家商品馆、日本豌豆公主一站购、海外购1号店等四大主题业态。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消费者在这里选购商品后,现场扫码、线上下单、身份验证、跨境支付,3分钟完成清关放行。进口商品通过极速配送抵达卖场,消费者可选择自行提货或包邮到家,不出国门也能尽享在全球“买买买”的乐趣。
“首批上架的进口商品3000余种,涵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日化、美妆、食品、百货等知名品牌,自2021年11月开业至今年3月中旬,日均客流量达千余人次,还带动了卖场内其他品类的消费。”盛大门(沈阳)跨境电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坚强说。
尽管沈阳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跨境电商进口、出口发展不平衡,进口商品品类不足,冷链等保税仓储设施不完善等不足之处仍待加强。沈阳片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进京东、菜鸟、天猫等跨境电商中心仓、自营仓建设,扩大跨境电商企业运营规模;加强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引导跨境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向沈阳集聚;进一步推进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时效;发挥自贸区跨境电商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宣传政策,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促进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建设;计划到2022年年底,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50%以上。(记者李宇佳沈阳报道)
业内人士期盼,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有效开展促销费活动,带动消费热情,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实体零售业一定帮扶。
西部矿业集团近年来从人才工作、科技创新和智慧矿山改造等方面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优势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道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