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五年来马鞍山农业阔步迈向产业化、现代化

admin9个月前 (09-26)马鞍山产业信息83

  金秋九月,长江两岸,稻浪滚滚,瓜果飘香,鱼肥蟹美,六畜兴旺,马鞍山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仓廪实则百业兴。五年来,我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以都市型、近郊型现代农业为发展定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做精做特做优,大力建设特色高效农业、特色田园乡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秋风起,蟹脚痒。中国河蟹之乡——当涂县大陇镇蟹塘里的蟹们不安分起来,纷纷爬上岸,“横行”大江南北老百姓的餐桌。

  在大陇镇麻村,钱根宝忙着起地笼,除了将一只只肥美壮硕的河蟹捕捞上岸,还有着塘鳢、青虾等“额外收获”。2013年,养了几十年螃蟹的钱根宝成了“头部个吃螃蟹的人”,通过在蟹塘里尝试投放沙塘鳢、青虾,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蟹塘鳢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通过集成养殖,每亩大概能增收3000多元。”如今,在他带动下,这种模式的养殖面积已超1万亩。

  在大陇镇韩村,梅兆福则在养蟹之余另辟蹊径,寻求生态与效益的双赢之路。2020年,他承接下村里200多亩河塘,在原来基础上少投放5万只蟹苗,并开始种植水草,一方面净化水资源,提高蟹品质,另一方面水草可销售给周边养蟹大户。“3个月来,我们销售水草340多车,每车均价1000元左右。”梅兆福说。

  与此同时,优化“种草、投螺、稀放、配养”养殖模式,创新微孔管道增氧、河蟹大规模亲本繁育良种应用等试验示范,商品蟹规格提高到母蟹3两以上、公蟹半斤以上,亩均过万成为现实;发展稻虾共养,打造节庆经济,小龙虾养殖异军突起,养殖面积迅速蹿到1.5万亩,年产小龙虾近2000吨……“水产养殖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和繁荣地方发展的主导产业。”大陇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严爱平说。

  跨过长江,在含山,茶香沁鼻、瓜果飘香,利用丘陵、荒地、低产林地等资源,突出茶叶、黄桃、葡萄等茶果产业发展,点燃产业振兴引擎;在和县,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全面推进蔬菜产业生产科技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产业化,蔬菜种植面积达44.5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

  五年来,我市坚持特色化、实施品牌化,在稳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2大重点基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县绿色蔬菜、当涂生态水产、含山精品茶果3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创建“一县一特”“一村一品”。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1个,共有“三品一标”249个,“含山大米”“当涂螃蟹”“和县辣椒”等区域公共品牌享誉全国。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就是一条线,传统农业和传统农民沿着这条线走过了千年百年。

  但在盛农粮食科技产业园,独创“稻—鸭—紫云英共育模式”,推行“猪—稻模式”,集优质稻米生产、蔬菜瓜果种植、水产、畜禽养殖一体,7000亩土地走向生态循环;厂房里,设备运转,粮油飘香,农产品从田垄走上流水线,经过处理加工,贴上“南北圩”标签,再通过订单采购、直营销售,走向千家万户;设计各种农耕体验、自然认知、手工创作等课外亲子课程,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一年四季迎八方来客……

  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闭环,创造出独特“多功能大循环农场模式”,负责人夏家林正将这条线画成一个圈。“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农场的130多位当地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也画上了创新创业的另一个圆。”他说。

  五年来,我市围绕做精做特做优,加大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按照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组团发展模式,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新雁阵”。目前,全市共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6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7家,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2092家、家庭农场2132家。

  在和县西埠镇,麻油的香气弥漫。从曾经的小作坊,到如今以华安粮油为中心的麻油产业集群,西埠镇麻油产量占全国的20%,产值超25亿元,已成名副其实的“麻油之乡”。就在今年,产业集聚区里40多家相关企业共同成立和县麻油产业联盟,巩固现有成果,规范行业发展,深耕产业链,将品牌做得更大更强。

  我市聚焦大项目、优质项目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坚持要素集聚建园、产业融合强园、绿色发展兴园、创新创业活园,搭建科技创新、科技转化、现代化农服等发展平台,建设了一批农业产业园、农业加工集聚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示范场)和休闲农业园。全市建成市级以上粮油标准示范区72个,蔬菜水果标准园150家,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家、省级4家,马鞍山经开区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花山慈湖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进入全省20强园,蒙牛乳业、蒙牛高科、达利食品进入全省50强企。

  步入护河镇兴禾村的金色田园休闲农业产业园,百亩荷花盛开,千亩稻浪飘香,四季花海绽放,游客纷至沓来。“我们慕名而来,赏美景、品美食,也将尽兴而归。”马鞍山游客汪林兰和姐妹们忙着拍照,不亦乐乎。同行的吴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护河镇人,同样赞叹连连:“45年没来,从曾经的偏僻村落,到如今美景如画,线亩土地,金色田园休闲农业产业园开始向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农耕文化、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迈进,在农产品生产区之外,发展农业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农耕文化区、农副产品销售区,成为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浓缩版”。

  五年来,我市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通过打造休闲农业片区、建设田园综合体等方式,推动农业一产二产向三产延伸,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实施“3715” 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体化精品工程,拓展我市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功能,加速产业融合。

  现如今,我市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当涂大青山、江心洲、和县鸡笼山、含山褒禅山、博望区横山-石臼湖、花山濮塘、雨山滨江等7个休闲农业片区,全力打造金色田园休闲农业园、林海生态农业园、秀山生态园、桃花缘生态休闲农场等10个示范田园综合体。

  同时,我市围绕环大青山、围乌路、313省道、226省道、105省道等5条干道,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带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紧抓节庆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含山“老鹅汤”美食节、和县蔬菜节、当涂螃蟹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全面提升农旅产业影响力。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501万人次,营业收入9.1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3万人,我市正成为长三角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卡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马鞍山市委组织部

######马鞍山市委组织部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是安徽省首批开展法定机构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位于马鞍山市西部,总面积的定位,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和现代化新城区,成为皖江城市带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郑蒲港新区发挥   1、选聘对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含专升本)的应往届生,或QS世界大学排名(2021年发布版)前500名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生。...

以服务树口碑以项目招项目以“龙头”聚产业

以服务树口碑以项目招项目以“龙头”聚产业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颐海智慧工厂,看到配料、炒制、灌装、杀菌、包装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动化真空包装机不停转动,一袋袋产品随着输送线流向下一道工序……   “开年以来,颐海(马鞍山)二期工厂正式生产,现在立式包装线也已经完成了设备调试,将要投入到生产中。”颐海(马鞍山)二期工厂负责人黄垒告诉记者,颐海国际自2017年以来,在马鞍山先后设立颐海(马鞍...

全省首单“产业园区贷”成功落地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全省首单“产业园区贷”成功落地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6月26日,马鞍山郑蒲港新区成功获批全省首笔“产业园区贷”9.4亿元,并实现投放2.4亿元。   今年以来,郑蒲港新区充分利用地方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政策,积极对接省发改委地区处、徽商银行马鞍山分行,按照“分布推进、整合统筹、收益平衡”的原则,共同谋划园区基础设施融合提升项目,结合实际制定融资方案,从培育、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到审批始终保持无缝衔接,项目从接洽到获...

十年“徽”煌丨马鞍山花山区:产业倍增既求增量、更重质量

十年“徽”煌丨马鞍山花山区:产业倍增既求增量、更重质量

  人民网马鞍山11月1日电(记者陈浩、张俊)主导产业,是拉动一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围绕主导产业,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推出“335倍增行动计划”,即制造业三年倍增、数字经济三年倍增、商贸服务五年倍增行动计划。记者注意到,实施过程中,花山区既求增量、更重质量。   支持马钢,是花山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马鞍山因素有“江南一枝花”之称的马钢而设,...

奋力在园区平台上实现突破

奋力在园区平台上实现突破

  如何发挥园区平台主战场、主力军作用?我市为园区平台发展找准了三个突破口,即加快产业集聚、强化科技创新、提升质量效益。   产业竞争力来自产业集聚度。推动制造业三年倍增,产业园区是“主战场”,集群发展是“关键词”。   2021年,马鞍山经开区通过突出“双招双引”,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园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已集聚蒙牛、达利、海底捞等食...

安徽省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安徽省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若   为进一步促进园区产业集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17〕1号)、《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州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秘〔2017〕65号)、《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宿政秘〔2017〕6...

安徽马鞍山发布“青马梦工厂”计划护航青创人才成长

安徽马鞍山发布“青马梦工厂”计划护航青创人才成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通讯员 王俊)近日,团马鞍山市委、市经信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共同举办马鞍山市首期“青创会客厅”活动,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马鞍山蕞新人才政策宣传视频,团市委现场解读并发布“青马梦工厂”计划。   马鞍山市“青马梦工厂”计划分为举办“梦圆”实训营、发布“梦创”主题赛、开展“梦聚”路演汇、设立“梦享”青创贷四大模块。该市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