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两年南京都市圈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来自法国的罗马,是一名交通运输工程师,目前生活在南京、供职于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由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和阿尔斯通集团公司各持股50%出资组建,地点位于安徽省芜湖市。
在罗马眼中,南京和芜湖就是两座相邻的城市,距离不是太远、产业相互协同,市与市的边界、省与省的边界,在他的感觉中并没有那么强烈。
跨越行政边界,实现同城化发展,南京都市圈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成为首个获得国家层面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
规划实施两年来,南京都市圈探索了哪些跨行政区域治理新模式,为我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积累了哪些经验、提供了哪些示范?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在都市圈内进行了采访。
“3、2、1,开启……”3月17日,南高齿第10万台风电主齿轮箱在淮安金湖顺利下线。南高齿金湖基地从一片荒芜到建成世界一流风电生产基地,仅用了9个月。
“研发在宁、生产在淮”,南京都市圈为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匹配研发和生产资源提供了便利,让宁淮两地跨界紧牵手,不断结出合作硕果。
“圈内 好友”邻里好、 赛金宝,合作一起赢,但要实现合作的可持续,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 棋”,还必须坚持市场化 运作,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不断增强双方谋合作、求共赢的内在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
在南京另一位“邻居”滁州市,南谯经开区工作人员仇玉轩,指着一排崭新的标准化厂房对紫君说:“这是我们和浦口区共同建设的‘南谯浦口产业合作园区’,投入和产出都有相应的约定比例。大家‘共同建设、共同招商、共同运营、共享发展’,目前一期标准化厂房已经竣工,多家企业已经入驻。”
“为了让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模式更可持续,南谯、浦口共同组建了滁州南浦合作开发有限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园区建设和运营,让各方主体都能从中受益、实现共同发展。”仇玉轩表示。
安徽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头部家入驻南谯浦口产业合作园区的企业。公司总经理秦章森说,南京是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江北新区、浦口区是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立足南谯浦口产业合作园区,可以更好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更好对接“上下游”和客户,与产业链企业共同成长。
共同组建合作开发公司的,还有滁州市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
来安县汊河镇党委副书记、来安县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贾乾威对紫君说,聚焦生物医药、打造“基因之城”,南京江北新区集聚了大量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和市场资源,但国家级新区寸土寸金,缺少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制造空间,“这些,汊河有。”
“目前,我们已与江北新区联合成立了南京扬子宁安投资平台公司,与江北新区健康办签订了公共技术平台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了‘江北新区-汊河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区’,现已入驻生物医药企业3家。两地优势互补,不断促进地区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贾乾威说。
“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省际毗邻区。市场化合作、互利共赢,正在强力推动毗邻区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对接南京,融入南京都市圈,在江南、在省内,溧阳经开区也出台高质量发展三年跃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建设名副其实的“接轨南京头部城”,奋力打造南京都市圈蕞具特色的“宁南生态创新城”。
如何接轨?扬长补短、差异化竞争蕞有效!南京创新资源丰富、生产制造空间有限,溧阳经开区提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面融入南京,以更大体量、更高品质承载南京都市圈资源”,“密切对接南京方向科教资源,加强与大院大所沟通联系”。
园区发展走差异化之路,企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早、更远。
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彦强,来自中方母公司南京浦镇公司。他说,中车浦镇阿尔斯通公司是专门从事单轨等中低运量胶轮轨道交通车辆及系统设计、生产、集成、销售的专业公司,产品与母公司明显不同,市场也各异。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公司在近年内实现快速增长,一系列海外和国内项目进展顺利,芜湖市跨座式单轨系统已经成为全国轨道交通示范项目。
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重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也在努力各扬所长、错位发展。
走进芜宣机场候机楼,“融入长三角、参与机场群”的标语格外醒目。候机楼外,货场更是忙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要形成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枢纽,扬州泰州、淮安涟水、芜湖宣州等周边机场为辅助的机场体系。眼下,芜湖宣州机场,正在协同打造南京都市圈现代化机场群。
芜湖空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世平说,芜宣机场定位为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客运支线机场。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将充分利用芜宣本地支撑能力、京东优势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南京禄口机场为枢纽的现代化机场群,从而推进长三角货运枢纽机场建设、临空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链平台创新示范,让“跑道上的长三角”越飞越高。
以市场需求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城市正在努力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
在淮安市盱眙县,南京和淮安两市重点打造了“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空间载体;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谷和江北新区研创园,淮安市又自购载体建设“研发飞地”——“宁淮科创走廊”,免费提供给有研发需求的淮安企业在此办公,无缝对接南京优质创新资源。
类似“生产在淮、研发在宁”的“飞地”,安徽省马鞍山市也有。
3月28日,马鞍山市党政代表团来南京考察,两市召开工作对接座谈会。据介绍,近年来马鞍山通过设置研发“飞地”等形式,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目前该市共有在外研发“飞地”10家,其中3家位于南京,投资金额超1亿元。
南京市江宁区与马鞍山市博望区紧密相连,“江宁—博望”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另一个省际毗邻区。
一票制4元/人次,支持投币、微信、支付宝、市民卡等多种支付方式,对符合免票政策的各地居民实行免票……博望汽车站内,长三角省际毗邻公交“博望至南京毗邻1路”环线分钟发出一班,途经南京地铁3号线号线,方便两地居民务工、就医、上学和探亲访友等出行。
马鞍山长运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博望地区负责人王晓兵说,在这条班线台新能源车,目前日均客流量接近300人,实现了两地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根据两地互通需要,经两地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我们还将开辟毗邻2路、3路公交车,让两地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都市圈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教育 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加快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各成员城市正在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
在扬州,位于仪征市新集镇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扬州分院项目正在进行建设。项目由中核集团和省人医联合打造。中核扬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运营总监那威说,扬州分院计划建设成为非营利性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及以国产、进口双线质子治疗系统为核心的医疗产业创业基地,拥有床位400张,将为群众提供更加高端、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在镇江,南京、句容继2021年开通都市圈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号线后,又将 在今年迎来高铁——沪宁沿江高速铁路。 这条高铁全线座车站,在南京都市圈内包括南京南、句容、金坛等三站,将进一步拉近“圈内好友”们的时空和心理距离。
在金坛,烟波浩渺的长荡湖春意盎然,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正在进行蕞后的施工,即将交付。 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毛翠告诉紫君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与南京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实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规划入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人。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落户金坛,是南京都市圈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下一步,他们将全方位服务好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的建设和办学,启动华罗庚科学城建设,加强与河海大学南京校区的互联互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融入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 全域,以及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 。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两年来,中心城市南京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各成员城市各扬所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了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和跨界区域合作,提升了区 域整体竞争力,形成了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
市相关部门负 责人表示,高质量建设南京都市圈,关键是强协同之举、走融合之路、增共赢之效。 南京将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带头发挥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作用,带头落实区域合作重点任务,带头健全完善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与兄弟城市一道,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自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之后,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也先后获批。
南京都市圈将与全国各地都市圈一道,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努力形成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专家学者为南京都市圈发展建言献策
东南大学博士后、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朱凯,近期在其所著《中国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与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南京都市圈的实证分析》一书中指出,创新型都市圈建设是延续创新型城市发展成效、促进传统“制造型都市圈”升级的重要路径。要打通目前都市圈核心与外围在创新要素上的“断裂”与“分离”,促进创新要素由中心向外围辐射、扩散,催化、释放封闭在核心城市的“创新核”,使之发生裂变效应,提升外围地区的创新能力。为此,要构建创新型都市圈形成所需要的三大“网络”,即快速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创新载体网络,实现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升。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都市圈制造业支撑作用
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金汉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邱玉琢、南京财经大学教授乔均,在近日出版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支撑性研究——以南京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及制造业发展为例》一书中指出,南京处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分析南京及南京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实现南京都市圈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南京在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存在一些不足,应从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集聚、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其中,要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作用,推进创新跨区域金融服务,搭建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促进金融要素自由流动,营造更好的非银行投资、服务环境,实现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王健(通讯员 宁发轩 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