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甘露洒乡间——马鞍山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滴滴甘露洒乡间——马鞍山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滴滴甘露洒乡间——马鞍山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两年来,马鞍山市坚持系统性、长远性谋划,立足本地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谋实策、出实招,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马鞍山市建立起县镇村组“四级网格”监测体系,选聘5252名网格员,分工到村、包保到户、检测到人,织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拓展农户自主申报渠道,实施“月比对、季研判”预警监测,创新“村查镇审市县复核”监测排查机制,推行“一查三帮四清”常态化走访,全面打通帮扶“蕞后一公里”。政策兜好底,日子有底气。马鞍山市始终坚持精准发力,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和社会保障等衔接政策,对920户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13652户脱贫户实行差异化帮扶,确保全市未出现一户返贫致贫。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马鞍山市始终盯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深入推进“四带一自”产业帮扶、小额信贷、稳岗就业等工程,大力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让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增收。 如今,在含山县,15个村、616户脱贫户聚力“含山大米”全产业链发展,太湖村、潘村等走上了文旅、农旅融合之路;在和县,以台创园“一个核心区”为引领,以历阳粮食、西埠麻油、善厚种业、石杨农旅“四个产业区”为支撑,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涉农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在郑蒲港新区,瓜蒌、菊花、石斛等产业风生水起……截至目前,马鞍山市已建设“四带一自”特色产业园区53家,实施衔接资金产业类项目209个,到村产业占比达58.82%;通过产业带动、公益岗位等,实现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1893人。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实施“培强扶优消薄”工程,以脱贫地区为重点,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实施“金菜地”工程,推广“一业联百社、百社带千户”蔬菜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村均增收超10万元;通过“金稻渔”工程,发展稻虾种养基地2.3万亩,村集体每年按照持股金额10%获得固定收益;“金土地”工程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流转集中、适度改造、拆零并整、挂网发包、溢价分红等方式,推动改造提升土地4800余亩……一个个“金字号”工程已然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管用招数”。
截至2021年底,全市脱贫村村均收入达61.2万元,超全省出列村村均水平19万元,脱贫地区218个村村均收入58.05万元,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43.4%。全市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