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蓝图未来“已来”——******安徽拟建未来产业先导区②
近年来,马鞍山不断积蓄发展优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行业风起“云”涌,智慧交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度成为马鞍山软件园乃至马鞍山市花山区的当家产业、优势产业。该区实施数字产业壮大工程以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马鞍山图灵小镇的正式启用是该市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新经济体系的重要探索。
一方面,图灵小镇将通过提供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和开放的数据算法平台,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吸引一批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入驻,助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图灵小镇作为AIGC产业的集聚地,将进一步促进生态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产业链的完善和生态系统的构建,加快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效应,助推马鞍山进一步提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到“未来产业”,马鞍山图灵小镇将为产业园区探索“人智协同”的新模式,以政府搭台、企业搭链、创新搭伴、应用搭车,驱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AIGC产业的协同发展。
合肥新型储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及智慧综合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发展环境监测、先进核能、氢能制备、光伏及储能、智慧能源等产业,配套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等低碳能源高技术服务业。
合肥蜀山区自2019年以来聚贤引才全力打造“中国环境谷”,通过搭建平台、引“智”增“慧”、构筑生态,企业集群效应凸显。目前,“中国环境谷”已集聚以阳光电源(零碳基地)、泰禾卓海、蓝盾光电等为代表的环境领域企业超400家。2023年,“中国环境谷”营收突破450亿元,发展成为从环保技术研发到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再到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蜀山区依托“中国环境谷”优越的创新资源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条优势及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优势等,结合“投促中心+招商公司+项目推进办”等三位一体强有力的招商举措,环境产业(节能环保)重要板块之一的低碳能源产业同步快速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低碳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截至2023年底,低碳能源产业链集聚主要企业102家,实现产值收入144.59亿元。
当前,肥西县已有光伏逆变器研发企业阳光电源、储能产品开发企业派能科技等龙头企业。随着产业加速布局,肥东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涵盖“原材料及设备+电池组件+应用领域”的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正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众多车企也驶入了清洁能源赛道。近年来,芜湖市在氢能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氢能产业创新水平高、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芜湖氢能产业布局较早,以奇瑞集团为例,其商用车已获批氢燃料大巴、氢燃料卡车资质,开发4款氢燃料车辆,其中氢燃料大巴已实现量产,氢燃料物流车试制下线,正在开发氢燃料重卡、渣土车、环卫车、冷藏车等。
芜湖氢能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在汽车制造产业基础上的深厚积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赋能,企业集聚度较高,已经形成涵盖氢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源储运装备制造的产业体系。
接下来,芜湖将发挥氢储能产业发展特色,引导企业在氢燃料电池、隔膜压缩机等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支持有条件的园区谋划发展氢能产业园,结合氢能示范应用需求,探索推广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氢加氢一体站,加快促进氢能产业发展。采取更多举措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有序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芜湖贡献。
合成生物产业依托生物制造技术,能够实现化工原料生物基替代,有望彻底变革未来物质加工和生产模式,是合肥市前瞻布局的五大先导产业集群之一。
根据《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长丰县将率先建设全省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合肥(长丰)生物制造产业园分为双凤园区、水湖园区,园区产业基础雄厚、建设空间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初步确立“南研北制”布局,以生物制造产业为主,建设小试平台孵化基地、中试平台加速基地、量产平台基地、检验检测平台基地等,聚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安徽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先导区和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地、合肥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当前,长丰县以合成生物为抓手,引进多个以上产业链项目,依托华恒生物、恒鑫生活等骨干企业,着力打造安徽省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申创中国(安徽)—泰国“两国双园”。据了解,长丰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已签约两家合成生物类企业,加上在谈项目,全年有望引进10家合成生物企业。
传感器,一直是蚌埠的优势产业。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蚌埠就已经是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进入万物互联时代,蚌埠再次抢抓机遇,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推动全市传感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迈进,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在良好基础和一系列支持政策带动下,蚌埠智能传感器企业正加速集聚。位于蚌埠龙子湖畔的中国传感谷,正聚力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产业集群,百余家企业不断释放的创新动能令人期待。如今的蚌埠,培育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有家硅光、依爱消防、双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智能传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全市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达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覆盖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经济规模总量已超百亿元。
据介绍,中国(蚌埠)传感谷计划用五年时间,吸引国内外传感器及物联网200余家优质企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带动关联业态规模达到300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