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马鞍山: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admin8个月前 (09-26)马鞍山产业信息68

  宁马城际抢工期、抓进度,宁马高速“四改八”保质保量全速推进,巢马城际铁路水陆并进……年中已过,项目建设向快向好的捷报频频传来;一个个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让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啸而至”。

  五年来,马鞍山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坚持全市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气魄在一体化发展的大潮中劈波斩浪,用探路先行的“一马当先”劲笔,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马鞍山篇章”。

  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马鞍山市随即出台《关于做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六个一体化”美好蓝图。

  随后,马鞍山市又出台《马鞍山市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在安徽省率先制定重点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点改革创新举措“三套清单”。2020年,印发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计划,谋划、梳理、遴选出20个重点合作事项和20个重点合作项目,明确年度目标、分管市领导和责任单位,创新实施市级层面重点调度“2020工程”,并以此作为马鞍山加快推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抓手和突破口。

  20个重点合作事项,涵盖规划对接、毗邻合作、产业协作、创新联动、园区合作、港口联运、友好市区合作、教育医疗合作、文化旅游合作、营商环境共建、干部交流等领域。内容包括编制宁马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与南京市全方位对接合作;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努力打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对接沪苏浙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定位,推进产业错位发展、配套发展、协同发展等。

  今年7月10日,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揭牌。这是马鞍山市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沪苏浙等高对接的务实行动。

  博商创道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招引落户16家企业;台资企业乔崴进五轴龙门机床项目年产值近1.5亿元;江宁、博望首个联合招引落户的项目——总投资达10.93亿元的富时科创产业园项目已正式量产……行走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座座新厂房机器轰鸣,一台台智能制造产品走下生产线,从这里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在高端数字通信组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场,研发楼完成封顶,3栋厂房基础打好了,预计11月份完成项目建设,明年4月份投产;在元久压裂车液力端装备制造产业化项目工地,研发楼已盖到了第四层,预计下个月整个项目就能完工,年底前投产…… 放眼一江两岸,毗邻合作热潮涌动,一处处硕果摇枝的“试验田”串珠成链,着力打造长三角蕞靓“区域合作带。

  厂房内,机器轰鸣,一车车铝挡板走下生产线,被运到全国各地;厂房外,土地还在平整硬化,院墙仍在打桩筑基。位于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哈德莱夫(马鞍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外截然不同的工作进度让人不免有些诧异。公司管理人员张广第笑着说,订单排满了,只好一边施工一边生产。哈德莱夫是一家从南京迁来的企业,主要生产个性化铝挡板。

  “原本我们准备迁到江苏淮安,但被和县领导的真诚以及区位优势所吸引,改变了主意。”张广第说,来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在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在南京差不多,现在企业每个月产值近2000万元。

  就在张广第忙着赶订单时,7月29日下午,头部工园联合中国南山集团宝湾产城落户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打造宁和两地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型园区——中国南山·头部工园·浦和智造园。该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30亿元,总用地面积800亩,以“产业+城市的综合开发和运营”为方向,推动“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如今,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企业100多家,六成以上来自南京。

  在位于江东大道(九华路至梅山路段)的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先期试验段项目工地上,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九华路站站房共需完成144根桩,平均桩孔深度在30米左右,我们正在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法等先进工艺进行施工。” 中铁四局集团头部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工程部技术主管柳坤介绍说。

  在位于长江主航道上的巢马城际铁路CMSG-1标Z4号主塔墩施工现场,江涛阵阵,机声隆隆,各类机械设备“马力全开”。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巢马城际铁路项目部现场技术负责人张杭表示,目前Z4号墩已灌注成桩40根,将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60根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当街头巷尾还在津津乐道马鞍山东站开通到南京的“早七点”时,一条条畅联长三角的快速通道已扑面而来。

  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开通跨省公交线条断头路全部打通;江宁区和博望区交界处,5处存在了20多年的 “限宽限高门”被拆除;江宁861公交延伸到丹阳镇区和江宁东山主城区,马鞍山和南京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

  在和县,宁和公交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和县、南京“跨省串门”,全面对接南京浦口的“1+1+5”交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开班,南京明发集团投资建设的“一师树”学校项目落户和县乌江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与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头部医院合作,成立跨界医联体,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南京市头部医院医疗集团和县中医院正式挂牌,和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王永霞)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东方关爱公益基金会”考察西峡乡村低碳智慧科创园项目

“东方关爱公益基金会”考察西峡乡村低碳智慧科创园项目

  3月8日、9日,“东方关爱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王锋一行受邀到西峡县,就中国乡村低碳智慧科创园项目参观考察、座谈交流,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要求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见效。   县委书记周华锋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王锋一行交流并积极参与中国乡村低碳智慧科创园建设表示欢迎和感谢。周华锋指出,希望“东方关爱公益基金”团队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结合西峡实际,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把脉...

上海人大

上海人大

  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指向的是“从0到10”创新全过程的爬坡过坎。如果说,基础研究完成的是“从0到1”的源头突破,那么科技成果转化就要完成“从1到10”的创新驱动。这个过程,涉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协同创新等各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

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

  原标题: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日,中科(马鞍山)新材料科技园及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在慈湖高新区宁马科创园举行。这是我省与中科院院地合作重点项目之一,是高新区深度推进与大院大所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又一成果。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国家队”,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由过程工程研究所...

今年21家科技企业入驻马鞍山市科创中心

今年21家科技企业入驻马鞍山市科创中心

  马鞍山日报讯 今年以来,市科创中心进一步加大引进科技孵化企业工作力度,通过多措并举引进孵化企业达到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中心共引进各类科技创业企业21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5家、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企业2家,新进孵化企业注册资本共计1746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引进科技企业18家目标考核任务。   市科创中心通过加强科技创业招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推广科技创业经验...

初六开工丨100项目!100惊艳!

初六开工丨100项目!100惊艳!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初六开工丨100项目!100惊艳!   一直以来,中冶集团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让绚丽的“中冶蓝”惊艳绽放在祖国各地   那些令人“惊艳”的100个项目吧~~   新桥智能电...

单季增12万平管理面积文科创园区运营龙头德必集团拉开逆势增长序幕

单季增12万平管理面积文科创园区运营龙头德必集团拉开逆势增长序幕

  专注文科创产业园区领域并拥有多项竞争优势的德必集团,有望在自身新项目进入盈利期和城市更新改造浪潮中,迎来业绩再度爆发。   2022年10月25日,率先布局文科创园区运营领域并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德必集团(300947.SZ),交出了三季度业绩答卷。   公告资料显示,在主要业务地上海经历疫情冲击以及不少新拓展项目处于改造、招商期的影响下,德必集团依...

博望区科创中心项目首桩开钻

博望区科创中心项目首桩开钻

  1月12日,由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承建的马鞍山市博望区科创中心项目正式开钻,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正式拉开序幕。   该项目位于丹马路与富民路交叉口, 总投资约2.5亿,总用地面积约18亩,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地上面积为4.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 项目建筑形式为双塔式布置形式,重点突出协作、创新、生态理念,拟创建两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满足国家级科创平...

园区的未来还要看这里!

园区的未来还要看这里!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2002年开始正式开发建设,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项目,区域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0万人(其中学生规模约10万人),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目标是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体系和环境功能一流的国家创新基地。   科教创新区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