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
头部章 概述 1、编制背景 国家新的发展观的提出 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和推进 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 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 南京都市圈的带动和影响 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调整 3、规划范围 东至长江,南至姥下河以南的陈刘村,西至 206 省道,北至太阳河以北,建 设用地面积约为 30 平方公里。 4、规划期限 2012 年-2030 年。 5、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2012 年) 6、《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09 年) 7、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 (2010.01) 8.《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04) 9.《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2011.07 国函[2011]84 号文) 10.《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初稿)
1、总体发展规划目标 规划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 发展极核、长江中下游地区赋具“产港城”一体化发展示范效应的功能齐全、环 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2、总体功能定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鞍山市主城区重 要的支撑区域,以发展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滨江产业新城。 3、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定位 (1)安徽省层面:安徽重要的江海陆联运枢纽和生产服务中心,合宁都市 区重要中心节点。 (2)皖江城市带层面:皖江城市带芜马城市组群跨江协同发展战略承载区。 (3)市域层面:新马鞍山市滨江北岸综合性新城区,城市空间战略性转移 支撑区。 区域经济分析 (1)强化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关联,优化产业园区功能与产业, 打造成为区域内重要的产业和经济增长极核。 (2)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强化先进制 造业和基础设施一体性和关联性。 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化战略 港口拉动战略 现代产业支撑战略 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
第三章 产业规划 1、产业发展策略 突出主导产业,巩固本市优势产业。 适度多元发展新兴产业。
实施产业高端化。 2、产业选择 郑蒲港新区产业园重点发展 25 产业,即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和五大新兴产 业,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包括新材 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 3.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临港保税区——以国际商品展示为龙头,推动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是 集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于一体,实行全域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监管,享 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和承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钢铁产业三大 优势主导产业。 高科技产业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技术密 集知识密集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港口物流区——合理规划,加快郑蒲港的港口码头等载体及硬件设施的建 设。重点发展区域性的综合仓储中心功能,在仓储物流组团内设置消费电子产品、 建材等专业商贸、仓储物流、医药医疗产品、高档消费品的交易市场,兼容展示、 服务、中介咨询、保险等综合功能,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积极拓展新业务, 扩展现代物流功能。 中央商贸区——吸引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建设,发挥金融产业对周边地区的幅 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园区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体系,使金融产业成为实体经 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现代服务区——集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总部基地为主的混合产业功能区。 第四章 总体布局规划 1、总体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一廊三轴七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 一廊:高速公路生态廊道; 三轴:依托产业园区的三条主要道路形成的三条发展轴; 七区:北部临港保税区、北部现代产业片区、仓储物流片区、北部现代居住
片区、南部现代产业片区、南部现代居住片区、综合服务片区。 2、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从满足居民日常出行着手,结合现状居住用地的分布,规划形
成两片相对完整的居住区:北部居住区、南部居住区。 北部居住区:规划以房地产开发、港口物流配套服务为主。 南部居住区:规划以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为主。 3.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园区东面区
域性枢纽港口郑蒲港的建设,于郑蒲港码头区域西侧、206 省道的东侧设置临港 保税区和临港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紧邻郑蒲港这一独特优势,大力推进临港型产 业的发展。规划设置两处集中的工业用地,分别位于园区北部、太阳河两岸以及 合马高速公路以北、和州大道以西区域。
4.仓储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结合园区东部郑蒲港的建设,在园区东部设仓储用地,未来将建成为区 域性的物流集散中心。仓储用地环境设计及建筑布局中,要体现高效、现代化和 信息化,注重空间的对外开放性。 第五章 综合交通规划 1.园区对外通网络规划 对外交通网络规划的主要思路确定为:以 206 省道、滨江大道、和州大道、 合马高速公路、南部过江通道、和州大道城际轻轨构成对外交通骨架,加强园区 对外公路出入口建设,合理布局对外交通站场,提高园区对外交通的便捷性。 改建 206 省道至一级公路。 根据上位规划,结合园区布局及发展要求,园区对外出入口及对外交通网络 规划如下: 向东:沿合马高速公路、南部过江通道向东至马鞍山市; 向西:沿合马高速公路西至合肥市; 向南:沿 206 省道、滨江大道、和州大道、和州大道城际轻轨向南可达芜湖 市; 向北:沿 206 省道、滨江大道、和州大道、和州大道城际轻轨向北至和县县
城和南京市。 2.轨道交通规划 (1)轨道交通线规划 在相关上位规划中明确了在本次规划区域内将有一条区域性城际轻轨呈南
北向穿越园区,具体线路选择在规划建设的和州大道东侧建设,规划轻轨远期向 南通达芜湖、安庆,向北可达和城、南京,成为园区对外的主要人流输送通道。
(2)轨道交通站 规划在合马高速公路以北、规划区域中部建设一处轨道交通地面站。 3.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规划近期在规划区域南部 206 省道以东新建一处长途汽车站。 4.园区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园区道路以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级构成。 规划 206 省道、滨江大道、和州大道为快速路。形成“三纵七横”的主干路 系统。 规划布置 6 处广场和 4 处独立停车场。
第六章 绿地系统景观规划 1.绿地系统结构 以水系等绿色廊道为纽带、形成经络全区的绿地系统格局。 规划形成“一廊一带多点”的园区核心绿地系统。“一廊”指合马高速公路 绿化廊道;“一带”指利用沿长江的滨水绿化带;“多点”指城市公园绿地公园。 2.景观风貌规划结构 构筑园区“一轴、四带、四区、多节点”特色景观体系。
第七章 支撑系统规划 1. 供水工程规划 园区规划采用集中供水的形式,规划由姥下河南岸新水厂供水,水源为长江, 预测园区用水量约为 55 万吨/日。 2. 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在园区北部布置污水处理厂,远期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44 万吨/日,达 到排放标准的处理废水排入长江。
规划园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现有水体、原农田排涝系统,使雨水排放完 全做到就近自排。
3.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区蕞大供电负荷为,28.33 万 kW,规划新建 1 座 220KV 变电所、2 座 110KV 变电所。 4.电信工程规划 在园区规划通信设施用地设置 1 处邮政电信支局。 5.燃气工程规划 气源采用西气东输天然气,规划远期在园区北部建设一座天然气门站,作为 园区的主要供气源。 6. 环卫工程规划 在园区中部合马高速公路南侧规划建设 1 座中型垃圾转运站。 第八章 环保规划 自长江取水口上游 3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 0米的陆域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园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姥下河等水体执行Ⅳ类水质标准。 第十章 防灾体系规划 1.防洪排涝规划 园区防洪标准按 100 年一遇设计,姥下河、太阳河按 100 年一遇的洪水设防。 2.抗震工程规划 抗震设防标准为:区内按地震基本烈度 6 度设防;重要工程项目按国家有关 规定设防。 3.消防工程规划 园区远期布置 2 所消防站,服务范围涵盖整个园区范围。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