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国际合作为招商重点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位于郑蒲港新区,规划面积为2.001平方公里,将建设口岸作业区、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和配套服务区等功能片区。
中新网马鞍山10月19日电 (成展鹏)马鞍山作为安徽第三家国务院批复的综合保税区,加之郑蒲港口岸的逐渐扩大开放,马鞍山已成为安徽唯一一个一江两岸同时对外扩大开放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目前设立定位和平台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作为除自贸区以外开放层次蕞高、优惠政策蕞多、功能蕞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综合保税区。10月19日,马鞍山市副市长王晓焱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马鞍山综合保税区郑蒲港口岸建成全国内陆一流口岸、港口型物流枢纽和长江中游重要的贸易口岸,将成为打通皖北、中原地区通江达海的国际物流通道,能积极促进皖西、皖北、中原地区开放型经济平台发展。
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位于郑蒲港新区,规划面积为2.001平方公里,将建设口岸作业区、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和配套服务区等功能片区。
据王晓焱介绍,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一直把国际合作作为招商重点,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强化国内招商同时,通过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基金引商等方式,加大对欧、对韩、对台招商,以龙头项目带起整个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郑蒲港一期于2014年12月26日开埠运营,结束了安徽江北没有深水港口的历史;投资25亿元、全长38.3公里的北沿江铁路郑蒲港支线项目已动工,形成“公铁水”联运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经过2015年前5个月的市场培育期后,开通了郑蒲港至合肥港的“天天班”、沿江重要港口航线和欧洲、东南亚等国际航线,成为长江“水水转运”节点港,2015年完成集装箱近2万标箱,今年将突破4万标箱。
目前,马鞍山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82个(包括瑞声科技、上海紫江2家主板上市公司),协议内资467亿元、外资1.7亿美元,投产运营32个,开工建设17个。其中瑞声科技项目总投资40亿人民币,已于8月份开工建设,将于2017年10月份投产运营。
此外,王晓焱向记者说,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一直积极与上海外高桥自贸区运营中心合作,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引进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营店(DIG),建设平行进口汽车分拨和销售中心,能辐射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中部地区;利用肉类口岸平台,能辐射中部地区,扩大进出口贸易。
同时,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尤其重视打造产学研平台,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科技项目上,先后引进南京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台湾照明公会、瑞声科技等,在综合保税区设立科技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南大研究院已投入运营,进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团队、高K新材料、OLED材料研发等5个项目团队。
在加快平台建设方面,王晓焱说,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坚持以价值链、产业链为主导,重点建设“一区一港多口岸”。
“一区”即马鞍山综合保税区。目前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已经基建招标,今年10月底完成征迁工作,11月份开工建设,确保一年内建成、一次性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
“一港”即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并于今年7月5日通过验收,8月14日获交通运输部公告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了郑蒲港的中国及世界海运贸易港口代码。
“多口岸”即申报肉类、粮食、汽车整车、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进口指定口岸,其中肉类指定口岸于2015年3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将于今年内迎接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粮食口岸获得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筹建。海关、海事、国检、边检等口岸查验机构已在港口设立机构、就地办公,实现了就地通关便捷化。围绕港口“公、铁、水”集疏运体系,支撑港口48公里起步区路网已经建成,投资10亿元、20公里347国道全线公里北沿江铁路郑蒲港支线项目已动工。
王晓焱蕞后表示,综保区、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进口指定口岸是三个“国字号”品牌,是马鞍山的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