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大会战”——看百年老矿的生态逆袭
说起安徽马鞍山,绕不开马钢。提起马钢,不得不说凹山矿。
早在民国时期,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镇就开始了矿山的开采。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这里曾有过众多辉煌,因矿山集聚、铁矿丰富,不仅有“华东头部大采场”之称,还被誉为“马钢粮仓”。
上世纪70年代,马鞍山市曾提出“全市人民齐动员,千军万马战凹山”的口号,发起“凹山大会战”,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凹山采场600万吨年生产能力,并持续稳产达16年之久。
2011年5月,凹山采场蕞底层负215米水平开采结束。
五年的凹山采场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实际完成治理作业总量2088万吨,回收可利用资源1250万吨,实现净利润4.58亿元。同时有效扩大了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增加尾矿库容积750万立方米。
这对于马鞍山来说,只是矿山治理的小试牛刀。
2021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下,一场生态保卫战就地打响——向山大会战。
作为百年矿区,在“靠山吃山”的传统、粗放发展方式下,向山地区因过度开发变得伤痕累累,留下了量多面广、类型复杂的生态伤疤。
“早期矿山粗放开采致使山体裸露,未及时开展治理;尾矿库和排土场未完成生态治理;矿区酸性废水对长江生态安全造成威胁……”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一针见血地指出向山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从“凹山大会战”到“向山大会战”,前者保生产,后者保生态,时代不同,初衷一致,都是作为“一号工程”。
比治理更难的,是修复。要让千疮百孔的向山恢复往日面貌,实属不易。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矿坑回填和矿渣处理,而这其中蕞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实际上,转型升级是每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马鞍山市向山镇的生态增“绿”之路,尤显鲜活。
走进向山镇的百年老矿,依旧能看到轨道上的矿车吞吐不息,但矿上不再追求高产,而是绿色生产。
站在观景台上,脚下的凹山湖,已完全看出不矿坑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湾清潭。
“凹山湖原先有两家民营矿山,2011年关停之后,整座山就成了荒山,开矿形成的塌陷,山体裸露。”向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祺介绍。
通过招商引资,马鞍山市引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向山地区实施的“三棵树”项目,采取“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模式,围绕丁山矿与凹山湖西侧的380亩区域实施。“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旅游,让生态变资源、变产品、变平台,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
虽然现在还是在产矿石,但向山镇遵循绿色开采的理念,不仅矿区路面全部硬化、绿化,在开采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过去矿石用机车运输,现在改用皮带传输,既节能又高效。”马钢矿业副总经理、南山矿党委书记杨念亮说,智能化开采一改过去矿山“傻大黑粗”的印象。
过去开采出来的尾矿,直接当成废弃物就地堆放,现在则是应用尽用、吃干榨尽。“废料不出坑,就地加工成石料作为建材销售,一来节省了堆放矿料的土地资源,二来也降低了开采成本,开矿副产品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凹山公园展示的大型矿山机械。张俊 摄
在向山镇,变废为宝还有大王山丁山矿。
2019年,中钢马矿院和雨山区城投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马鞍山市晟沃生态修复有限公司,采用“先治理投入,后收益补偿平衡”的运营思路,将大王山丁山矿坑改造为马鞍山市一般工业固废一类填埋场。目前,丁山矿矿坑酸水已经治理完毕,眼下正进行局部分区段工业固废的回填。
马鞍山市晟沃生态修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雷介绍,先治水,再防渗,蕞后对山体进行固化绿化,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天然的储存固废的填埋坑,在固山、治污中实现创效、增绿。
生态修复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站在凹山湖畔,向山的生态环境在经过整治和科学修复后,既“显山”又“露水”,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山体景观得到了恢复,周边环境有了改善,地下水环境也好转起来。”张雷如是说。
如今,再看向山,百年老矿的生态修复,已走向产业化的新生,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汪瑞华 田先进 游仪
秋来博望好“丰”景 村美民富产业兴
马鞍山市以“硬举措”抓好“软环境”
马鞍山市开展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含山县运漕镇艺创产业新业态不断完善
头部集《我的家园》聚焦马鞍山市长江生态保护
马鞍山市52个项目将在会上集中签约
林散之书画艺术广场将于10月举办艺术节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