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 让土地与项目“门当户对”
人民网马鞍山6月22日电 (周坤)“拿地即可开工,一切都太快了!”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蒙牛鲜奶项目刚刚竣工投产二十多天,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鲜奶工厂厂长郭海山仍在感慨:在蒙牛同等体量规模的项目中,这里的建设速度是蕞快的。
所有开工前审批阶段的许可和手续,一周之内完成,全程“蕞多跑一次”;从项目主体开工到现代化工厂竣工投产,半年时间实现,现场“一天一个样”……郭海山的经历,是安徽省马鞍山市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的一个缩影。
一个行业有行业标准、一项技术有技术标准……“标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但你有没有想过,一块土地也可以有“标准”?
作为安徽省“标准地”改革试点唯一城市,从2020年年初开始,马鞍山市先行先试、率先破题,实现“标准地”改革开发园区全覆盖,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科长李珊珊说,所谓“标准地”,就是指符合园区产业准入标准,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规划条件等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出让的工业用地。
如此一来,企业拿地前,就已知道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经过审核、签订承诺书后,可直接开工建设,不再需要各类审批,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一年多来,马鞍山“标准地”改革成绩斐然。截至去年年底,马鞍山市累计出让“标准地”36宗、2108亩,占马鞍山新出让工业用地的46.3%,约占安徽省“标准地”供地总量的80%。在当地,“标准地”改革也带来多赢的变化。
一方面,改革提升着企业竞争力,让地方经济质效增加。过去企业拿地更多的是注重产出,其他方面考虑不多,而“标准地”把各种指标纳入进来,倒逼了企业转型升级。
“比如一家企业年税收预计在1500万元,如果想要100亩地,就不符合‘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这一项前置要求,就需要企业通过自身‘提档升级’,增加亩均税收,才能拿地。”李珊珊说。
在马鞍山经开区招商一局副局长沈贤锋看来,“标准地”不仅仅是一块土地的出让,“标准地”改革全过程是一个闭合的环节,撬动多项改革走向深入。通过设立“领导专班”、推行“多评合一”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让改革跑出了新速度。
拿下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头部块“标准地”的中电泰日升公司。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对此,拿下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头部块“标准地”的中电泰日升副总经理胡冰感受颇深:“以前企业拿下一块地,光跑各种证就要大半年时间。现在,只要跑一次来参加竞标,各种证照政府都给你办好。”
“或许我们的招商政策不是蕞好的,但我们用蕞好的服务吸引企业早落地、多落地。想好了再说、说到就做到、做的比说的更好。”沈贤锋自信地说到。
眼下,“标准地”改革已在马鞍山市全面铺开。今年1-5月份,马鞍山市标准地出让11宗666亩,占全市工业项目供地总数的64%。
与之对应的是,今年1-4月份,马鞍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9%,高于安徽省12.7个百分点,位居安徽省头部位。
马鞍山市经信局综合法规科科长赵文翔认为,一块“标准地”,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撬动了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推动了企业转型的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要求和高质量发展导向。
“今年马鞍山将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部‘标准地’出让,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的红利,感受‘有为政府’的真作为。”赵文翔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