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马鞍山:加速前进!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融入长三角——马鞍山:加速前进!
迎“长风”奋楫前行,马鞍山“一马当先”:宁马城际、巢马城际建设正酣,产业一体互融加速,毗邻地区突破成效显著,跨省通办业务扩面……马鞍山与长三角城市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昔日“近邻”,变成了今日“队友”,携手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潮中踏浪前行!
南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是一个总部研发机构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生产基地在马鞍山市和县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项目。这样的发展模式,与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定位不谋而合。
“我们围绕‘总部在南京,生产在和县;龙头在南京,配套在和县;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和县’这一定位进行项目引进,与南京错位发展、为南京做配套。”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王军介绍。
早春时节,走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处处能看到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新型功能区成立一年多来,聚焦“双招双引”,抓项目落地,打造产业集群省际毗邻地区产业新高地。据了解,2022年,新型功能区累计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264亿元;开工建设3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11亿元。
近年来,马鞍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毗邻地区优势,围绕南京、合肥主导产业做配套,培育壮大半导体、5G通信通讯、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宁”入“长”步伐。
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我市共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10个,总投资7780.31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项目937个、占比58.2%,总投资4289.27亿元、占比55.1%。2019年—2022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5066.8亿元,来自沪苏浙地区3182.9亿元,占比为62.8%。总投资106亿元的南京泉峰等一批长三角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
4月2日凌晨2时,随着蕞后一车混凝土从天泵顺利入槽,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跨常合高速公路刚构连续梁顺利合龙。
近两年,马鞍山人感受蕞深的就是“轨道上的马鞍山”建设进度,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朋友圈刷屏一次。就在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跨常合高速公路刚构连续梁顺利合龙前不久,3月21日,巢马城际铁路新大金山隧道顺利贯通。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必须先行。自2017年,马鞍山东站开通到南京的“早七点”,让“住在马鞍山 工作在南京”成为可能后,一个个“融长”交通项目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宁和高速(安徽段)工程正在施工……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让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啸而至”。
市民郑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趟南京,“下了公交就能转地铁,30分钟到南京南站,45分钟到新街口,去哪都方便。”自从去年11月,马鞍山至南京跨省公交开通后,马鞍山人坐着公交就能到南京。跨省公交不仅方便了宁马城区百姓间的往来,也加速了县区间的跨省流动。
在和县,宁和公交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和县、南京“跨省串门”;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跨省公交线路开通后,宁马两地百姓互相串门变得更频繁。
2022年10月24日,马鞍山、南京、镇江三市协同制定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施行。据悉,这是南京都市圈首次跨省域协同立法,也是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
一江碧水滚滚东流,串起苏皖两省,也拉近了马鞍山与南京的关系。近年来,两地互动频繁,共同描绘都市圈的精彩。2月28日正式运行的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让两省群众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
宁马两地签订《马鞍山市丹阳中心学校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合作办学协议》,挂牌合作共建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教育一体初步形成;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头部医院成立跨界医联体,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博望区7家医院已纳入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实现了两地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研究院通过共享平台对接,为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宏晶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星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了“中红外汽柴油分析仪”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和投入的成本。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促成“牵手”成功的“功臣”之一。
百川东到海,以邻为友、跨界携手,马鞍山加速“融长”!
在看就点这里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