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大学生如何转变观念,在基层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近日,记者来到当涂县,分别采访了“70后”“80后”“90后”3名大学生创业者,相信他们的故事能给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以启迪。
“我是学作物遗传育种的,要有所作为,必须到田野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黄乃泰说。7月17日,当涂县姑孰镇安徽省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乃泰正带着科研团队在田间对新的种子进行科学试验。顶着烈日、戴着草帽,汗水不停地顺着黄乃泰和同事们的脸颊滑落。
今年48岁的黄乃泰2003年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担任部门主管。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蕞终他放弃了这家大公司的优厚待遇,转而来到当涂县,成立了安徽省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农作物种业。
从此,他奔波在田间地头,看水稻、观棉花、察大豆……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作物新品种。
“好不容易供出个研究生,还去种地了。”黄乃泰的家人不知道埋怨了他多少次。一些村民也表示不理解,但黄乃泰觉得自己只有在乡村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2016年7月,当涂雨水不断,育种基地出现了严重的内涝,一亩亩试验田被水淹没。眼看一年的育种就白搭了。黄乃泰脱了衣服,和同事们穿着短裤下水,在水中一丛一丛地摸索着挖出良种并移栽到其他地方。连续在齐腰深的水中奋战了三天两夜,良种保住了,可是黄乃泰病倒了……出院后,他支撑着虚弱的身体,立即来到基地,查看种苗成活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之后,黄乃泰选育出马鞍山市种植业史上头部个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粘两优1206”。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黄乃泰说,企业要发展,科技要进步,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黄乃泰与母校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作物育种从棉花扩展到大豆、油菜、常规优质食味水稻等,先后建立了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浙江大学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以及育种创新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师生来基地从事各类农作物田间试验。他还聘任周围被流转土地的农民作为公司的工人。
黄乃泰2017年被评为马鞍山市劳动模范、2018年被评为第五批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2021年被评为马鞍山市学术带头人。他还曾荣获“安徽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黄乃泰感言:10多年来,虽然吃了很多苦,但在田野中,我做到了学以致用并实现了自我价值。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越来越好的扶持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我寄语“90后”“00后”的大学生青年:来乡村创新创业,建设美丽乡村,大有可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