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国民经济和
第八章 实施新型工业化提升工程,打造优质产业集聚区 ...... xxix 头部节 首位产业——食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 xxix 第二节 主导产业——专用车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 .......... xxxvi
‚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年)是宿州马鞍山现代产 业园区坚持‚四化同步、产城一体‛发展理念,突出产业集 聚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 产业新城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安徽省、宿州市关于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精神,在大量 调研、认真分析园区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规划 纲要在对园区成立以来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今后五年 的发展环境,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 目标、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旨在‚十三五‛时期更好推动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 康、可持续发展。
头部章 发展现状分析 头部节 园区概况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境内,是马鞍山、 宿州两市市委、市政府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崛起、 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战略部署而成立的一个合作共建园区。
园区于 2012 年 1 月 18 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享受省级 开发区政策。园区位于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东西两侧,京沪高 铁、泗洪-许昌高速公路、市内快速通道、水上运输等交通 体系已初步形成,宿州-淮安铁路正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 30 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 8.5 平方公里,规划到 2020 年,建成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积聚人口 20 万人,到 2030 年建成面积达 30 平方公里、 积聚人口 30 万人。 园区坚持 ‚四 化同步、产城一体‛发展理念,现托管埇桥区部分乡镇(东 部新城行管会、蒿沟乡、苗庵乡),面积 220 平方公里,人 口 15 万人。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坚持产城一体,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 两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积极适应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的变化,坚持‚四化同步、产城一体‛发展理念,坚 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园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园区获得团中央首批命名的‚全国青年 创业示范园区‛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2015 年中国产业园 区成长力百强‛。‚十二五‛期间,园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 总值 20.8 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119 亿元;新发展企业 和个体工商户 964 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6 个;实现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35 亿元; 实现工业总产值 19.2 亿元,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 3.6 亿元;公共财 政收入预计完成 6.5 亿元。 二、坚持特色发展,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建园以来,园区积极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和两市 市委、市政府部署,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结 合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资源、食品市场和食品园区分布及发 展情况,确定食品(农产品)深加工为园区的首位产业,在 全市率先启动了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并成功通过专家评审,成 为宿州市头部个首位产业规划。积极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签订了支持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宿州学院等高校签订了产 学研合作协议,为园区拓展服务承载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止目前, 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已有鸿丰生物科技、 桑田食品、 诚和信食品、奥利安红酒、振峰药业等 27 家企业入园,现 已竣工项目 13 个、在建项目 14 个,规上企业 7 户,累计完 成产值 8.16 亿元;电子信息和光电材料、机械装备制造、 商贸物流产业共计 91 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产业集聚效益 日益显现,园区‚22‛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三、注重内外兼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园区资源优势, 坚持双赢理念, 实施精准招商, 大力开展‚百名干部推百个项目‛、工业经济‚百日攻坚‛ 等活动,为项目落地、投产和做大做强营造良好共建氛围, 扩大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产业定位和布局,加大招商选资力 度,先后吸引了香港瑞年、澳利安食品、鸿丰生物科技、振 峰药业、瑞康食品、泉州盈德服装、马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 企业入驻。同时,还引进了国恩食品机械、药闫粉丝等一批 区域内企业纷纷落户园区,寻求更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 园区招商引资共计签约项目 98 个,协议资金 370 亿元,实 际到位资金 15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约 6000 万美元。 2013-2014 年,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招商引资 年度考核中获得头部名。鸿丰生物、佳达创智物流园、澳利 安红酒、振峰药业、至诚和信食品等 26 个项目建成投产。 四、注重设施配套,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建园以来,园区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要求,按照产 城融合发展模式,以建成宜居宜业的宿州东部新城和高铁新 区为目标,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及基础建 设、社会事业、集聚人气、生态环境等四个优先原则,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功能。‚十二五‛期间,园区高标 准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 11 项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园
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额约 72.6 亿元, 建成标准厂房 23.4 万平方米。园区内已建成宿州大道、马鞍山大道、天门大道 等 30 条道路,通车里程 40 公里。同步推进绿化、亮化、通 信、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配套工程,核心区内实现燃 气、G 网全覆盖;自来水厂一期、污水厂一期、北苑邻里中 心、公立学校一期、市民公园、安杰养生苑、安杰医院等基 础设施已经建成,和盛广场、快客站、消防中心、新汴河景 观、科技孵化器、应急中心等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 设。 五、推进城乡统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建园以来,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总体目 标,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一体、四化同步‛的 科学发展思路,园区坚持以园带乡,圆满完成了蒿沟乡、苗 庵乡整建制托管工作,组建了信访办、计生办、文教卫办、 农林水办、人力资源中心(劳动监察大队),信访维稳、社 会治安、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三线三边‛整治、美好乡 村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十 二五‛期间,园区累计组卷报批土地 9800 亩,农发行 15 亿 元整体城镇化建设贷款项目进展顺利,新汴河景观改造等 8 个 PPP 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先后荣获了宿州市城乡建设工作 先进单位、宿州市第八届文明单位、宿州市‚三线三边‛暨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宿州市计划生育先进园区、安 徽省‚2013 年度省‘861’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安徽省推 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试点单位等称号。截止目前, 共建设安置房 4364 套,总面积 49 万平方米;公租房 3621 套,总面积 23.3 万平方米;商业用房面积 17.5 万平方米; 建设美好乡村 4 个。一期保障房已交付使用,城镇化居民小 区安置项目首批‚市民‛已顺利入住;稳步推进转移农村人 口进城居住,实现园区人气积聚 5 万人。 第二章 “十三五”园区发展 SWOT 分析 头部节 优势(Strengths)分析 一、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宿州市位于京沪线的中间、陇海线的东段,长三角城市 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城市集群的 交集区。京沪线、陇海线两条国家铁路大动脉分别由南北、 东西向呈十字型穿境而过,京台高速、连霍高速在境内与两 条铁路干线相伴而行,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 ‚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部,是围绕京沪高铁宿 州东站开发建设的产城一体的高铁新城。园区交通便捷,境 内铁路、公路交织,京沪高铁、宿州-淮安铁路、泗洪-许昌
高速公路、S303 省道、市内快速通道、新汴河水运码头等已 初步建成,宿州通用机场、皖北城际铁路网正在规划建设, 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快 速通道、水上运输、空中运输的多维交通体系。园区距徐州 观音机场 50 里、连云港出海口码头 200 公里、宿州新机场 7.8 公里。宿马人 3 小时内可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上海、郑州、合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等主要大中城市。 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园区发展提供了突出的交通和区位 优势,为园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 宿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小麦、玉米、花生等粮食产 量居全省头部。常年粮食种植面积 1200 万亩,产量 370 万 吨,其中夏粮以小麦为主,常年种植面积 573 万亩,产量约 为 230 万吨。秋粮以玉米为主,常年种植 321 万亩,产量约 为 110 万吨。大豆常年产量约为 22 万吨,花生 20 万吨。水 果产业也是宿州市特色优势,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头部。全 市果园面积为 120 万亩,总产约 180 万吨,水果总量占全省 的 70%以上。宿州市同时也是全省重要的生猪、牛、山羊和 家禽生产基地。灵璧、泗县均为全省畜牧十强县。2012 年全 市肉类总产量 48 万吨, 居全省第三位; 禽蛋总产量 24 万吨, 居全省头部位。
宿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现有矿产 28 种,其中煤、白云 岩、大理石、耐火粘土居全省前列,石灰岩储量大、分布广。 现已探明煤层气储量 600 亿立方,煤炭储量 60 亿吨,占淮 北煤田储量的 75%以上,开发潜力巨大,是国家规划的 13 个 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口油田石油预测储量达 20 亿吨以上; 大理石储量 4000 万立方米,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种达 20 个 以上。灵璧奇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 宿州市水资源丰富。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有新汴河、沱 河、运粮河、三八河、环城河、铁路运河、小洪河、小黄河。 新汴河地表水过境水量丰富,直接向东注入洪泽湖,建有新 汴河水运码头,货船可从新汴河进入洪泽湖,转京杭大运河, 入长江达东南沿海各地。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立足于宿州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矿产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打造以食品(农产 品)深加工产业为首位产业的‚ 22‛现代产业体系,具有 较为突出的资源优势。 三、南北共建,政策优势明确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坚持南北共建,走差异化、特色化发 展之路,实现南北优势互补。放眼安徽崛起的整体格局,马 鞍山综合实力雄厚, 产业积聚已成规模, 经济辐射能力强大, 正处在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而宿州地处皖北,是欠发达城
市,人口达 650 万人,自然资源丰富。南北合作共建宿马现 代产业园区,一方面,园区可以学习借鉴马鞍山在大建设、 大发展中总结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充分利用马鞍山在招商引 资、科技创新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筑巢引凤‛,加 快园区产业化进程,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园区立 足宿州,借助宿州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 源和劳动力资源,可以较好地缓解困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 素,拓展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 优势,提升竞争力。 四、大公司、小管委会,体制优势突出 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始终 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并以此为引领,提速园 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按照‚大公司、小管委会‛模式,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以 宿马投资公司为试点,将园区公共资源、公用事业、基础产 业及相关特许经营权纳入宿马投资公司参股、控股的实体公 司,以市场机制参与运作标准化厂房、公租房、自来水厂、 燃气、污水处理厂、综合保税仓等实体经济建设,并参与经 营分红、实行利益共享。园区管委会实行大部制,精简编制 机构,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坚持政企分开,通过购买服务的 方式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并重新梳理市级下放的 167 项
行政审批权限, 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 不断简化办事程序、 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着力打造项目建设的‚宿马 速度‛和‚宿马效率‛。截至目前,宿马投资公司已发展成 为拥有产业发展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等 18 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公司资产突破 80 亿元,净资产超 过 30 亿元。 第二节 劣势(Weakness)分析 一、园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从总体上来说,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基础比较 薄弱, 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 各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 二、园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 园区产业发展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内其 它成熟园区相比,目前产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入园企业和 项目仍然偏少。一些项目仍处于筹建和在建阶段,产业配套 尚未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尚不明显。园区经济总量不大,首 位产业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 三、园区建设时间较短,城市配套不够完善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作为‚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现代
化产业新城, 园区城市功能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城区交通、 医疗等公共设施与园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对建设智慧园 区、数字园区、园林园区、低碳园区、文明园区支撑不足; 园区与宿州市区及周边市县快速交通联系尚未完全打通,对 外交通有待进一步畅通;园区距离市区较远,无法享受市区 成熟的功能配套,电力供应弱;商业休闲功能不强,现代化 的社会服务设施和具有集聚力、富有特色的商业设施比较缺 乏。 四、园区人气急需积聚,高素质人才数量偏小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薄弱,建设时间尚短,园区 人气急需积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短缺。园区的快速发展与 农民素质提升、角色转型的脱节问题突出。园区虽有一定数 量的技术人才储备,但缺乏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研发人员 和学术带头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相对较少。 第三节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一、从国际层面看: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是总书记在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先后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 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
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 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 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 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 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 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发展机遇。 二、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多项重大政策叠加带来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多项重大政策叠加效应显现的重 要阶段。李克强总理指出:‚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 服务,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互联网 ’,这是一 脉相承的。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将会培育中国经济新动 能,打造中国未来增长新引擎。‛并且,新世纪以来,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 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 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 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 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 业带来深刻影响。为此,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 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 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
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任 务和重大政策举措。这些政策的叠加实施,必将为园区的发 展提供重大战略机遇。 三、从区域层面看: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机遇 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明确提出:到 2020 年,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亚太地区重要 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 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基本率先实现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 进程的加快,将使产业、人才、基础设施等加快融合对接, 为区域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空前机遇。宿州市在传 统上就是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城市, 而京沪高铁的全线运营,使宿州至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经 济圈的时间大大缩短,为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从安徽省层面看:振兴皖北战略带来的机遇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宿州在内的皖北地区发展, 提出‚加快皖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振兴皖北发展的战略规 划提出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更好的发展支撑‛ 、 ‚大 力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引领皖北地区加速发展‛、‚加快推 进城镇化进程,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扩大经 济外向度,增强皖北发展的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宿马现代 产业园区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五、从宿州市层面看:城镇化进程加速带来的机遇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 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 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路径。新 型城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加快 建设实力宿州、活力宿州、和谐宿州、幸福宿州的客观要求。 ‚十三五‛期间,宿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实 施园区和城乡建设工程,对于园区提升功能品位,增强集聚 能力,在更长时期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 义。同时,《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年)》中也明确 指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东进、北扩、南展、西优‛, 将重点向东、向北发展,向南适当发展,向西优化发展。随 着宿州高铁站的建设与使用,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 (宿 州高铁新区)将成为宿州东部的高铁新城,承载起宿州城市 东进的战略任务,中远期发展成为宿州城市副中心。这些都 将为园区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第四节 挑战(Threats)分析 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 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 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 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 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常态‛下 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二、经济园区间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带来的挑战 西方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蕞有效途 径是集聚有限资源要素培植增长极,而经济园区正是资源集 聚创造增长的重要载体。因此,各地都积极构建经济发展的 重要平台,区域间的竞争已表现为经济园区间的竞争。据不 完全统计,宿州市包含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在内共有数十个产 业园区(生产基地),同时,周边徐州、蚌埠、淮北等市区 的经济园区(生产基地)更是多不胜数。因此,经济园区间 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三、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带来的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明确指出:‚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
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 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 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环境承载能力角度把握园区经 济发展,放弃引进经济建设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 ‚不健康基因‛,切实强化对资源环境的约束,以低污染、 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实现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园区人气集聚压力带来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园区既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又处在一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 园区要着力破解的问题是 ‚人的城镇化‛ 和 ‚土地的城镇化‛ , 其中的核心是‚人气集聚‛问题, ‚人‛的问题主要是人才、 人口、人气。人才问题上,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 需要,坚持‚培育、引进、使用‛并重,培育造就一支符合 园区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以人才结构优化 引领产业结构优化,从根本上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投 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使人才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 ‚头部动力‛。人口问题上,必须坚持把人口集聚与园区发 展紧密结合、同步规划实施,依托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优 质的城市服务功能、舒适的人居和创业环境,有效吸引人口 集聚。人气问题上,必须坚持做好商贸物流产业,着力打造 会展经济、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城市消费服务产业,吸引
更多的人群汇聚园区,以人气提升商气,以商气招揽人气, 以人气、商气的高度集聚推动园区发展,进一步增强园区活 力。
第三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 以推进‚四化同步、产城一体‛为总任务,以加快发展、科 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 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在全 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着力提升园区吸引力、产业竞争力、生态 承载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宜 居宜业宜商宜赏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争创全省一流共建园 区 。
第四章 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建设产城型园区 在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范围内,坚持规划先行,克服各产 业集聚区之间的二元结构,适时启动各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 作,建立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形成 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互促互进的空间规划体系。 加强各产业统筹发展,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打造产城融合新 城区。 二、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型园区 加快经济建设,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园区的产业 集聚,培育规模经济;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园区经济发展的关 系,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周边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加快形 成生态型园区;重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与人 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和谐新园区。 三、坚持体制创新,建设创新型园区 从园区发展大局的宏观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推 动、投资和科技促进的政策实施、园区建设管理和对投资者 的良好服务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 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基础,制定科学、系统、完善的服务
机制,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营造自主创新的综合环境, 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 四、坚持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型园区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作为加快园区 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营造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园区氛围, 打造优质产业集聚区。通过项目引进阶段源头把关、项目入 园后加强监管等措施,确保引进项目符合园区发展方向及相 关环保产业政策,切实推进生态低碳科技型园区建设。 五、坚持南北共建,建设开放型园区 ‚十三五‛期间,宿马产业园应坚持南北共建,走差异 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打造合作共建示范区。在招商引资上 重点优选产业规模大、 市场前景好、 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 并按产业链聚集优质项目,优化配置发展要素,构建核心竞 争力强、关联度大、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 的重点产业集聚区。
第五章 发展目标 园区‚十三五‛发展,要以园区加快转型升级‚1465‛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引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 力争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城乡统筹发
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构建 园区现代产业体系,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结构更加优 化,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 展基地‛、‚专用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省级现代服 务业集聚基地‛等一批产业基地,争创全省合作共建一流园 区。园区‚十三五‛发展目标分为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招 商引资、基础配套、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等六大类 48 项指 标,具体发展目标为: ——经济发展。园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园区技工 贸总收入年均增长 60%以上, 园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 40% 以上。到 2020 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400 亿元,现代服 务业总销售收入突破 400 亿元,园区财政收入达到 20 亿元; 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超过 150 家、总产值突破 100 亿元;战略 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 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 100 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净增户数 19 户,建成省级战 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 个;实施 A 级物流业培育计划 7 家、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15 亿元;实施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计 划 8 家、限上流通企业培育计划 37 家;引进和培育高新技 术企业 7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 12 亿元;省市名牌 产品总数达 10 个以上。 ——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企业原
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到 2020 年,园区高新技术研发经费投入累计达 9.6 亿元,大中型工 业企业 80%以上建有研发机构,组建 8 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 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增院士工作站 1 家;每万 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2.5 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总数达 56 项以上。到 2020 年,力争吸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5 万人, 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500 家。 ——招商引资。实施园区投资环境提升工程,采取多种 形式开展产业链招商、差异化招商、精准化招商、个性化招 商,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驻园区,打造完整的园 区集聚产业产业链,积极争创中国蕞具投资潜力产业园区。 到 2020 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 500 亿元、工业投资超 过 200 亿元、引进外资 5 亿美元;期末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到 位资金累计 800 亿元以上,园区企业总数达到 1000 家,其 中, 十亿元以上项目超过 10 个、 五到十亿元项目超过 15 个、 亿元项目超过 100 个。 ——基础配套。实施基础配套提升工程,按照产城融合 发展模式,加快完善基础配套,不断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到 2020 年,园区建成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建成各类医疗机构 35 家,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 名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 老机构床位数 3 张以上;建成各类教育机构 47 家,建成含 小、初、高、职教的完整教育体系,确保义务教育‚两个全
部入学‛;银行网点、超市、星级及商务酒店配套齐全;人 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 1.0 平方米;初步建成功能完善、 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社会事业。实施‚十个一‛民生工程,加速推进新 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到 2020 年,园区区域常住人口 达 20 万人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 26%以上,园区人口符 合政策出生率达 9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9%以内, 区域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到 2020 年,园区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幅年均 7.3% 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1700 万元,建成美好乡村 10 个以上。 ——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低碳科技型园区建设工程,坚 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作为加快园区建设的 重要着力点,积极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低 碳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到 2020 年,园区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 耗下降率、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 值用水量下降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住宅和公建)所占 比重等约束性指标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1. 园区工业总产值 (亿元/年) 2. 现代服务业总销售收入 (亿元/年) 3. 园区财政收入(亿元/年) 4. 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单位:%) 5. 园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单位:%) 6.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个) 7. 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亿元)
8.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9.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年均增速(单位:%)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净增户数(单位:户)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单位:个) 12. 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单位:个) 13. A 级物流业培育实施计划(单位:家) 14. 物流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15. 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实施计划(单位:家) 16. 限上流通企业培育实施计划(单位:个) 17. 高新技术企业数保有量(单位:个) 1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数保有量(单位:亿元) 19. 省市名牌产品总数(单位:个) 1. 高新技术研发经费投入数(单位:亿元)
2. 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单位:%) 3. 院士工作站新增数(单位:家) 4. 国家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单位:家)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6.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单位:件) 7. 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单位:件) 8. 吸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单位:万人) 9. 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单位:家)
1. 工业投资(亿元) 2.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单位:亿元) 4. 引进外资(亿美元) 5. 园区企业总数(个) 1. 园区建成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2. 各类医疗机构数(家) 3. 各类教育机构数(家) 4.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名) 5. 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 张) 6. 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1. 区域常住人口(万人)
2.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人口政策出生率(单位:%) 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 美好乡村(个)
1 .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2. 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4.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住宅和公建)所占比重(%)
第六章 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园区发展应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 城,产城一体、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思路,践行省委、省 政府‚加快皖北崛起,建设美好安徽‛战略部署,充分利用 好‚先行先试权‛,重点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创新发 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七大战略。 工业强区战略。加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园区 工业综合实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现代优质高效 产业体系、着力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加大有效投入 带动持续增长。大力发展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首位产业、 专用车及机械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商贸物流和电子信息等辅 助产业,兼具发展精品服饰等园区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材 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努力把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成皖北重要的‚绿色食品产业 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及‚专用车及装 备制造产业基地‛,打造优质产业集聚区。 商贸兴区战略。‚十三五‛期间,园区将依托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中介服务、服 务外包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并大 力推进以商贸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家庭社区服务业等
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精细化发展,构建高效生产 性服务体系和优质生活性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服务业集聚发 展,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城市功能,打 造皖北重要的现代服务示范区。 创新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以 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创新载体为平台, 通过产业化方式协同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业 态创新,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进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企业原 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探索 富有宿马特色的创新发展新形态,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 协调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园区将按照以人为核 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一 体、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 推进园区托管乡镇建设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 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产城一 体的要求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城乡 群众共创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 共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着 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着力加强生态保护,着力
建设生态环境,着力完善生态制度,着力建设生态文化,着 力强化生态保障,加快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打造低碳环保 示范园区。 开放发展战略。以合作共建为契机,充分发挥园区资源 优势,坚持互利共赢理念,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积极提升招 商引资效率,围绕园区产业布局,从产业建链、延链、补链、 强链出发,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成长性 好、牵动性强的企业;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现代 物流、服务外包、研发设计、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文化旅 游等服务业项目;深化长三角分工协作,依托长江经济带建 设,扩大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信用信息互认,努力打造 合作共建示范区。 共享发展战略。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形成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提高的城乡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大力实施‚十个一‛民 生工程;优化配置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引导人口和经济向 园区集中;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供给多元化 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促 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第七章 空间布局 依据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结合园区总规 和控制性详规,规划园区的建设布局与产业发展重点,按照 现有园区产业基础和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合 理布局,园区将重点发展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首位产业、 专用车及机械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商贸物流和电子信息等辅 助产业,兼具发展精品服饰等园区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材 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十三五‛期末,初步形成‚一心一轴一带六园‛的战略 布局。 专栏 2 园区空间布局
一心——站前核心商贸物流区。做大做强站前商贸核心 区,建设货邮综合处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与换乘中心、 高铁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业,打造功 能齐全、服务到位、便民利民的高铁综合服务体系。 一轴——宿州大道(原洪河路)两侧发展轴。 一带——新汴河生态旅游居住带。按照园区发展战略规 划,依托新汴河两侧景观带,全力打造集旅游、休闲为主 的新汴河生态景观带。以新汴河生态景观带为中轴,两岸 开发建设立体化生态社区及文化、休闲、娱乐设施。 六园——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首位产业园、云计算产 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创智物流产业园、精品服饰 产业园和 3D 制造产业园。
根据园区发展总体思路, 结合园区发展实际, 以推动 ‚四 化同步、产城融合‛为主要发展方向,规划实施新型工业化 提升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农业现代化提升工程、园 区信息化提升工程、现代服务业崛起工程、人气集聚提升工 程、创新驱动提升工程、质量效益提升工程等八大工程,建 设优质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新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特 色智慧新城区、现代服务示范区、宜居宜业新城区、创新驱 动先行区、低碳生态示范区八个园区。 第八章 实施新型工业化提升工程,打造优质产业集聚区 ‚工业强区‛是园区经济发展蕞有力的引擎。 ‚十三五‛ 期间,园区应坚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推进园区新 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不断优化产 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质产业集聚区。 头部节 首位产业——食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围绕宿马食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依托农产 品资源优势,聚焦现代饮料、酿造酒、谷物食品、调味品与 罐头食品、畜禽肉制食品等五大类别,通过链式聚集、引进 与培育骨干企业, 创新与集成核心技术, 努力打造特色鲜明、 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到‚十三五‛末,
力争引进培育 10 亿以上产值企业 3-5 家、 5 亿以上产值企业 5-10 家、1 亿以上产值企业 30-50 家,形成特色鲜明的食品 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将首位产业打造成黄淮海地区食品(农 产品)高技术加工增值转化示范区,力争首位产业期末产值 突破 150 亿元。 一、现代饮料 宿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杂粮等粮食原料, 砀山梨、黄桃、苹果、葡萄、南瓜、西红柿、芥蓝等果蔬原 料。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应围绕宿州地区的粮食和果蔬资 源,依托吉之宝饮品、泉外泉饮料、鹿鹿粗粮饮料、硒谷饮 料等项目,重点发展植物蛋白及谷物饮料、功能饮料、果蔬 饮料、茶饮料,配套发展印刷与食品包装材料产业。应用现 代酶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无菌灌装技术、现代 UHT 复合 巴氏杀菌技术、高阻隔复合包装技术集成开发一批现代功能 饮料新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型饮料制造商,建设数 条国际一流现代饮品生产线 年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现代饮料制造基地知名 度明显提高,实现产值 40 亿元。 二、酿造酒 依托宿州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引进现代化酿造酒企
业入园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和名牌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做 大做强。大力支持利用宿州本地小麦、玉米、杂粮、水果等 制备基酒和辅料,依托霸王酒业、澳利安红酒等园区企业, 重点发展白酒、葡萄酒、露酒、鸡尾酒产业。 重点引进建设 5 万千升/年地方特色白酒项目、 3 万千升 /年优质商务白酒项目、 2 万千升/年中高端白酒项目。 到 2020 年,在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建设成皖北地区名酒基地,为 周边地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白酒。力争引进长城、张裕、 王朝等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入驻园区,建设区域性葡萄酒生 产基地,为长三角、华北及中原地区葡萄酒消费市场服务。 重点开发适于佐餐和具有养生功能的露酒产品,形成合理的 产品档次和结构;不断改良露酒的感官、营养等品质,使产 品更贴近大众消费市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带动园区露酒 企业建成全国或区域性品牌。 到 2020 年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实现产值 40 亿元。 三、谷物食品 宿州市大宗谷物主要有小麦,常年产量 370 万吨左右, 其次为 110 万吨左右的玉米,以及 22 万吨的大豆和 20 万吨 的花生。‚十三五‛期间,依托药闫粉丝、莎丽贝甜食品、 黄池食品等园区企业,抓好大宗谷物的精深加工,重点支持
小麦深度加工向工业化主食、方便休闲食品和高技术生化加 工方向发展;大力支持发展大豆、花生蛋白食品;积极发展 玉米休闲食品和食用糖品。通过 3-5 年的努力,构建起宿州 以小麦为代表的大宗谷物食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到 2020 年 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形成安徽谷物食品产业的特色与优 势,产业总产值达 30 亿元左右。 四、调味品与罐头食品 依托瑞康食品、绿丹农生物科技等企业,充分发挥宿州 及周边地区优质畜禽肉蛋、蔬菜和香辛料资源,便捷的交通 运输条件,面向黄淮海、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的主要 大中城市,大力发展以调味肉酱罐头、调味蔬菜罐头和复合 调味品为主的调味罐头食品产业。 重点支持调味肉酱罐头食品发展。重视对传统地方特色 调味品挖掘,积极引进动物蛋白生物酶解技术、美拉德反应 调控技术和风味物质稳定技术以及调味品现代化加工装备 的引进与消化吸收,瞄准当前市场调味品发展趋势和消费市 场特征,发展以畜禽肉和副产物原料的调味肉酱罐头,积极 开发牛肉酱、羊骨酱和风味鸡佐酱等新产品,有效提升畜禽 加工产品与副产物深加工品质与利润空间。 重点支持复合调味品产业发展。运用气流干燥、低温干 燥等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生物酶解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
术,通过对蔬菜和香辛料绿色提取制备有效调味成分,再运 用风味调控和稳定技术等现代绿色制备技术,结合优质动物 源和植物源调味原料,发展适用于现代食品制备和快速餐饮 工业的增鲜、汤料、蘸料等系列复合调味品。 大力扶持发展调味料包产业。积极发展速冻大蒜、速冻 辣椒、速冻青豆、速冻菌菇等调料包原料产品,为园区及我 省现代食品调味料包的健康发展,增加出口和调节市场供应 服务。鼓励运用高技术生产辣椒红色素、大蒜素、果胶等高 值化蔬菜天然产物提取产业的发展。结合市场需求,生产可 用于凉拌菜、烧炖菜、烹炒菜、煎炸菜、拌面卤等风味各异、 类型丰富的菜肴用风味调味料包。 积极发展丰富多样的传统调味蔬菜现代化制造产业。运 用复合多菌协同发酵技术、风味快速提取与稳定技术、低盐 控制与复配技术、超高压灭菌和护色技术和绿色生物防腐技 术生产糖醋蒜头、盐渍萝卜、椒香芹菜等符合现代消费市场 需求的调味食品。通过园区调味蔬菜食品产业建设,带动果 蔬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形成种植、加工与销售高度协调融合 的产业链,使得产品市场辐射力有效扩大。 大力扶持本地果蔬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到园区发展, 积极引进国内知名调味品加工生产企业,如亨氏美味源食品 有限公司、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味好美(武汉)食品有 限公司、 香港李锦记集团、 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
全面提升园区的果蔬综合加工能力和科技水平。 到 2020 年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制造基地知名度明显提 高,实现产值 20 亿元。 五、畜禽肉制食品 宿州是安徽省牛、羊重要养殖基地,同时也是肉禽和蛋 禽生产的重要集聚地。‚十三五‛期间,园区应依托至诚和 信食品、正新食品等企业,充分发挥宿州及周边地区畜禽肉 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松、肉干和肉脯为主的便捷类肉制 品食品;大力支持禽副产物与蛋类休闲食品和以中央厨房为 特征的中式菜肴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到 2020 年,畜禽肉制 品产业初具规模,制造基地知名度明显提高,实现产值 20 亿元。 专栏 3
着力引进河北露露、厦门银露、红牛、统一、哇 哈哈等 5 家左右大型饮料企业
建设包括日产 50 吨烤肠、50 吨肉丸、50 吨调理 品的加工厂各 1 座,6 万吨冷库 1 座,同时建设
至诚和信食品 科研办公楼、污水处理厂、锅炉房、员工公寓、 餐厅等配套设施。 投资 6 亿元的主要建设为集农副产品、食品销售
黄池食品 与农副产品种植、收购等现代化农业基地项目 建设夏桑菊及王老吉红罐凉茶饮品 4 条灌装生产
线、年产王老吉夏桑菊饮料等各类食品饮料 12 万吨 建设年加工 300 万吨淀粉厂一个, 年加工 200 万
吨精粉丝厂一个, 年生产 100 万吨精粉皮厂一个, 年加工 20 万吨红薯叶戏薯梗罐头厂一个, 利用红 薯加工的副产品粉渣生产 100 吨的酒精厂一个和 污水处理厂一个。
年产粗粮饮料 5 万吨 目 澳利安红酒、橄榄 建设一条橄榄油分装线和酒庄 油分装及酒庄建 设项目 硒谷饮料 年产 10 万吨纯玉米汁(精粉)饮料 投资建设年产 2 万吨果汁及饮料喝 40 万吨纯净
第二节 主导产业——专用车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 以打造园区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为契机,积极承接国内 外机械装备制造方面的产业转移。到‚十三五‛末,力争引 进培育 10 亿以上产值企业 1-2 家、 5 亿以上产值企业 3-5 家、 1 亿以上产值企业 10-20 家,形成特色鲜明机械装备制造产 业体系,力争期末产值突破 80 亿元。 一、新能源汽车 以安徽皖鹏新能源车辆制造、安徽骐骏新能源汽车、中 联重科再制造项目、双星汽车饰件、灵通电动车、兴邦环卫 专用车制造、马钢机械产业园等为依托,以信息化、智能化、 数字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产业链招商,提高专业化 产品的设计、集成与制造能力,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 优势突出、产业链条丰富的现代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体系, 力争期末产值突破 50 亿元。 二、农机装备及食品机械 以宿州国恩食品机械项目等为依托,重点发展粮、棉、 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 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 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 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重点支持绍兴机械产业园项目、农
机发动机生产项目, 新型农机制造项目、 食品机械生产项目、 纺织机械及专用零配件制造基地建设。力争期末农机装备及 食品机械产值突破 30 亿元。 专栏 4
绍 兴 机 械 产 业 园 风机研制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园项目,设计 项目 生产能力 60 亿元,年创利税约 10 亿元 农 机 发 动 机 生 产 规划面积 300 亩,建筑面积 15 万平米,建设年产 项目 9 万台拖拉机发动机生产线 农业灌溉设备生 年产 3 万套农业喷灌设备 产项目 汽 车 冷 却 水 泵 和 年产 500 万台汽车冷却水泵和汽车缸盖项目,建 汽车缸盖项目 立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研发中心等 美克隆电动汽车 年产新能源电动汽车 5 万辆
汽 车 配 件 生 产 基 重点发展引进电子设备、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 地项目 配件项目,配套新城整车制造等产业 马钢机械产业园 马钢机械产业园区项目
食 品 机 械 生 产 项 从事专业乳制品、饮料果蔬汁、冰淇淋等生产线 目 的设计制造、安装 项目占地 200 亩,总投资 2.5 亿元。项目重点生 新型农机制造项 产制造大型复试播种机械、 复式精准耕整地机械、 目 大中型植保机械、捡拾打捆和智能机械等。 精 密 汽 车 模 具 及 总建筑面积 1.8 万平方米,购置大型数控加工中 汽 车 配 件 生 产 线 余座套,及各种先进的刨床、铣床、钻床、 项目 磨床、液压机等加工和检测设备。 建设厂房、仓库、多功能综合办公楼、配供电、 员工宿舍、辅助设施及引进各类通用、专用机械 纺织机械及专用 设备,建设高速精梳机、高效条并卷机、电脑粗 零配件制造 纱机、多功能电脑绣花机以及纺织机械专用基础 件生产线
第三节 辅助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促进中科云计算产业园、电子信息 产业园基地建设,继续发展壮大应用电子、云计算和信息服 务产业,加强公共信息安全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招商引 资、培育创新,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 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重点支持中航植保无人机项目、天津天时程控设备项 目、智慧城市及北斗导航系统项目、智慧家庭项目、智能办 公系统项目、智慧农机生产项目、通讯工程研究项目、云计 算专业孵化器项目、软通动力农业大数据项目等,开发以服 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软件为核心 的基础软件,开发以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智慧家电和汽车 电子为重点的嵌入式基础软件。 重点支持‚互联网 ‛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 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发展 ,支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 快速发展;重点支持‚互联网 ‛在健康医疗、教育、交通 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促使公共服务更加多元。 重点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 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 联网需求的新业务。 到 2020 年,力争引进培育 10 亿以上产值企业 1-2 家、 5 亿以上产值企业 2-3 家、1 亿以上产值企业 5-10 家,电子
信息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实现产值 50 亿元。 专栏 5
中科院云智慧(宿州) 基础设施、发展大厦,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城 产业园建设项目 市 中航无人机战略基地 年产植保无人机 1 万台
电容式手机触摸屏项 年产 2000 万片电容式手机触摸屏项目 目 电子商务产业项目 规划建设涵盖电商总部基地、网商创业中心、 电商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学院等功能
软通动力农业大数据 新建现代农业大数据处理中心 项目 LCD 液晶显示项目 北京软件园建设项目 占地 100 亩,年生产、封装液晶显示器 6000 万个 新建软件研发及数据处理
第四节 传统产业——精品服饰产业 以鸿运服饰、乔鹏服饰、香港连星服饰、盈德服饰等企 业为依托,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大力开发先进纺机装备, 加强高速自动化转杯纺机研发、高速大型电子提花机研发、
高品质数码印花机自动控制系统研制,促进纺织行业转型升 级。研发无缝针织、电脑提花、数码织造等新技术,高品质 丝绸产品的生产关键技术, 高档纺织品设计、 生产关键技术, 功能性及特殊风格新型纤维高档纺织品的加工技术,产业用 及医用高性能纺织品加工新技术,高性能纤维的制备技术, 高效环保节能降耗印染后整理技术。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齐 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到 2020 年,精品服饰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集聚程度明 显提高,实现产值 20 亿元。 专栏 6
香 港 连 星 服 饰 生 年生产、销售 150 万套各类服饰,总用地约 300 亩,总 产项目 建筑面积约 30 万平方米 司年产 50 万吨差别化纤维二期项目, 主要通过搬迁保留 差别化纤产业基 优质的设备、淘汰落后的设备、引进新型的设备三方面 地 实施,其中购置亿丰化纤优质设备资产为 10 亿余元 印 染 产 业 集 聚 升 迁建印染集聚项目 62 只,新建道路、泵站、天然气门站 级工程 及管线、变电所、教育配套等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厂房、仓库、辅助车间、综合办 高 档 服 装 面 料 生 公楼、职工宿舍及其他配套用房等,购置国产、进口织 产 造设备,形成年产各种高支高密装饰布及高档服装面料 500 万米生产能力 年产 8000 吨纳米 利用纳米竹炭纤维生产技术,购置细纱机、自动络筒机 竹 炭 纤 维 建 设 项 等设备 72 台,建造厂房 8000 平方米,建设纳米竹炭纤 目 维生产线两条 温州乔鹏服饰有 11#二楼、三楼,为太平鸟等品牌做代加工 限公司
第五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中国制造 2025‛,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实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工程,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 能源、节能环保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齐产业短板,积 极争创全省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到 2020 年,力争引进培育 10 亿以上产值企业 1-2 家、5 亿以上产值 企业 3-5 家、1 亿以上产值企业 10-20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初具规模,累计总产值实现突破 100 亿元。 一、新能源产业 以光伏屋顶发电项目为依托,根据光伏及半导体照明产 业链上、中、下游特征,抓住国内光伏市场产能大规模爆发 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下游应用环节及其相关产品,培育形 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较高和竞争能力较强的 光伏发电及其相关产品的制造、设计、施工及服务产业群, 努力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主要发展 LED 发光材料、绿色照明、交通标识、户外景 观等各类市政应用产品及其它各类民用光伏电子电器等相 关产品;根据下游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状况,应鼓励和支 持优先发展各类 LED 功能型照明及应用、背光源、显示等产 业。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器、 逆变器、 聚光系统、 大功率跟踪器、专用蓄电池等部件产品;积极培育或引进专 业化的光伏发电专业设计、工程施工企业;加快实施光伏发 电(包括屋顶发电、建筑一体化发电和地面电站等)工程设 计与实施及示范项目。 积极开发太阳能路灯、草坪灯、太阳能钟表、太阳能充 电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换气扇、太阳能水泵、太阳能 玩具等光伏应用产品。 到 2020 年,力争园区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 40 亿元。 二、生物医药产业 以安徽鸿丰生物科技项目、瑞年健康产业园项目、普健 药业、凯欣堂药业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加强药物研制与开发 工作,建立医药科技项目研究基地。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培 育,加强企业对国外药物技术的引进、吸收与消化。加强新 药物检测研究,增强部分有重大意义的药物研发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现代化中药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中 药材资源收集保存技术、新品种选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有 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中药高效节能设备研发技术、生产工 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中药生产过程分析技术、中药材饮片 质量控制炮制技术、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工艺技术、中药新药 创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运用生物工程手段改造推进
传统的中药生产模式研究。 到 2020 年,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集聚程度明 显提高,实现产值 30 亿元。 三、新材料产业 以安徽鑫一航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新材料项目、上海增 材协会 3D 打印项目、2000 万片电容式手机触摸屏项目等为 依托,以社会需求和服务园区产业为导向,以功能化、集成 化为发展方向,促进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基地建设。围绕新型 钢铁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纺织材料、节能环保材料、高 技术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链群,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实施定向招商,着重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扩大市 场份额,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围绕 3D 打印材料,依托增材 3D 打印制造产业基地,重 点引进和发展可以在光聚合技术中使用的高粘度陶瓷膏料、 在粉末床熔融工艺中使用的金属铂制剂、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技术中使用的碳强化聚合物等。 围绕高性能磁性材料,重点引进和研发用于通讯领域的 高频率、小型化、高性能、低损耗和抗电磁干扰的磁性材料, 用于计算机领域的高频化、片式化、低损耗和抗电磁的软磁 铁氧体,用于消费类电子领域的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用于汽 车启动电机的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制品等。
围绕纺织材料,重点引进和研发高性能纤维、抗紫外线 纤维、导电纤维、远红外纤维、空气负离子纤维以及抗菌、 抑菌和除臭纤维等。 围绕纳米材料,重点引进和研发纳米复合材料、高端纳 米粉体材料、特种纳米碳材料、纳米改性的纺织品及医疗保 健材料、有机分子纳米存储材料、纳米稀土、纳米陶瓷等。 围绕新型建筑材料,重点引进和发展具有中强、轻质、 防火、无毒、无味等特点的全无机保温隔热材料及制品,自 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能耗较低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制品, 高品质建筑装饰材料,新型节能门窗及建筑五金配件,多层 钢结构,轻型钢结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等。 到 2020 年,园区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力争实现产值 20 亿元。 四、节能环保产业 以豪霖环保科技等企业为依托,以社会重大需求为导 向,加强对社会污染物的治理和工业废水废物的处理,研究 包括可持续污染物的治理,饮用水源的治理等,加强节能环 保设备研发。重点引进和培育环境监测及污染物治理项目。 研发在线环境监测设备,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城市 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 技术与装备。研究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及再
生利用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艺技术、节水技术 与装备。研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包括以污染预防为主的清 洁生产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生态环境保 护技术与装备、污染防治装备控制仪器等。到 2020 年,力 争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突破 10 亿元。 专栏 7
建现代化农业光伏大棚、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休闲生态 光伏产业集中园 公园、农庄会所和多功能会所及配套设施等。项目总占 建设项目 地约 2500 亩,其中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为 60 兆瓦 中电热能光伏基 新建 200 兆瓦电热能光伏基地一个 地项目 开展基于铅酸动力电池的研发工作,重点开展铅碳电 动 力 电 池 技 术 创 池、内化成技术、集中供铅技术的研发,提高电池系统 新和产业化项目 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比能量,解决铅酸电池的轻量化问 题,完成新型铅酸动力蓄电池的产业化工作 太阳能热水器生 年生产太阳能热水器 14 万台 产项目 南瑞电力太阳能 租赁园区所有厂房、商业综合体顶层用于太阳能发电 发电项目 新能源生产基地 LED 生产项目 盛世能源年产 300 万吨菜籽制油气生物质新能源项目 年生产、封装 5000 万只 LED 芯片
利用良好的水土资源,凝聚当地医药企业力量,形成中 药材基地种植面积 3000 多亩,建设中药材及农产品加 中药健康产业示 工中心、 中药体验馆、 中药材研究院、 中药材展示中心、 范区建设 中药康复中心、生态体验馆、养生休闲度假服务及相关 配套设施等。
主要生产生命营养类、 出口制剂及创新药物等现代生物 医药产品,项目分期建设,总用地约 1280 亩,其中一 期 580 亩,二期 700 亩。
项目基本利用企业原有厂房设备,新建部分厂房,新购 生物医药产业集 置反应釜、化工泵等设备,采用绿色化学化工技术,改 群提升示范工程 造提升现有医药化工产业,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基因工程和生化 药物研究开发、生 购置设备,进行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生产生化药物等 产和经营 绿丹农生物科技 投资 2 亿,新建办公楼、仓库等 项目 柯丽尔医用胶片 项目总投资 16000 万,占地 72 亩,总建筑面积 60013 平方米。其中 1#车间 21312 平方米,2#车间 6912 平方 米,3#车间 24336 平方米,综合办公楼 7353 平方米, 并配套道路及停车场、绿化、给排水、变配电、消防等 研究经营酶制剂、糖生物、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生 物质能等
新材料产业园基 新材料产业园基地建设项目 地项目 安徽 3D 打印研究院项目总投资 2000 万元;增材制造 安徽 3D 打印研究 产业基地总投资 8 亿元,占地 200 亩。建设内容主要包 院项目及增材制 括: 3D 打印体验馆、人才教育培训中心、产业孵化办 造产业基地项目 公室、工程创新中心、产业基地等。 年产 90 万吨丙烷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 9 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生产能 脱氢制丙烯项目 力。 新材料生产项目 工程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氧 化 铝 新 材 料 项 建成年产 6 万吨阿尔法氧化铝、3500 吨高技术陶瓷制 目 品
节能环保挂车 安徽皖鹏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节能环保挂车项目固定 资产投资 2 个亿,年产 1.2 万挂车。
环保设备制造项 江苏一环集团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等 目 世保康净水器 年产 3 万台净水机项目
第九章 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重大机遇,优化宿马现代产 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推进园区城镇化进程,完善城 市功能,提升园区形象,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头部节 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推进环保、生态型园区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汴河 生态景观带及沿河两岸生态社区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园区公 立医院、宿马公立学校、湿地公园、和盛广场、德仁酒店、 安杰养生苑二期、市民公园、高层次人才公寓、消防中心、 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加大园区道路及集聚区绿化、 亮化、美化工作力度,提升园区形象,形成以市民公园、绿 轴长廊、新汴河、新河、街头游园为主的旅游景观区,不断 完善园区‚吃、住、行、游、购、娱‛等城市功能,把园区 打造成‚宜居、宜业、易商、易赏‛的产城融合新城区。 完善园区交通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京沪高铁宿州东站扩 建、宿淮铁路蒿沟站及宿州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提升交通网 络化水平,加快构建内外畅通、快速集散、辐射周边的交通 体系。规划建设宿马园区与主城区之间有轨电车类快速交通 通道,强化宿马园区与主城区联系,有效缩短园区与主城区 交通时间。 加快推进园区供电、供水及污水工程建设。推进城市防
震减灾建设,着重加强地震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两大体系建 设,完善园区要素保障体系。 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在重点水域新增水质自动监测 站,提升河流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在重点区域新增大气自动 监测站,提高大气与噪声自动监测能力;升级环境管理远程 综合监控系统,增加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 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 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宿马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 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 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工程。围绕我省海绵城市 试点建设要求,启动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 城市建设,蕞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 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争取国 家和省政策支持,超前谋划,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管廊, 以便于各种管线的维护。 第二节 城市功能建设 紧密结合托管工作,理顺人、财、物管理体制,稳步推 进蒿沟乡、苗庵乡改街道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稳步 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十三五‛期末实现核心区集聚 人口 20 万人;坚持产城融合和建管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
‚乡镇十个一工程‛,着力解决好道路建设、危桥改造、卫 生室建设、亮化工程等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建 立完善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地保险、农民工职业培训 等各类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信访维稳 体系,完成信访维稳中心(站)点全覆盖,积极排查化解各 类信访案件隐患。稳步实施计划生育、秸秆禁烧、农民‚上 房‛、‚三线三边‛、美好乡村建设、不良贷款清欠等各项 工作。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科 学设定户口迁移政策,妥善解决落户问题。创新和规范人口 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 业户口性质区别。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拓宽居住证的服务 保障功能,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和城镇化人口统 计相关调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园区人口基础信息库,逐步实 现跨部门、跨区域信息整合和共享,使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 移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逐步享受同等待遇。 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鼓励就业扶持政策, 加强就业培训,对本地毕业生、失地人员以及就业困难人员 实行重点帮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清零”,形成劳动者 自主就业的良性机制。 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 面,实现全区范围内城乡居民保障制度一体化,积极开展和
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社会化发放,全面实现被征 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的社会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公积金制度住 房保障政策,大力发展以廉租房、集宿房、优租房、人才公 寓为主的多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形式,基本实现‚住有 所居‛的住房保障目标,‚十三五‛期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 房 150 万平方米以上。 完善园区教育体系,提升园区教育质量。在宿马九年一 贯制学校的基础上,新建幼儿园、职业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等教育载体,打造完整的园区教育体系。 专栏 8
城 乡 一 体 化 安 居 城乡危房改造项目、土地增减挂项目,廉租房、 工程 分租房、经济房、两限房等建设。 新型建材及住宅 规划占地 10 平方公里,一期用地一千亩。 产业化项目 瑞盛地产 房地产开发,占地 150 亩,建设 20 万平方米住 宅小区。 占地 144 亩,公租房 504 套(2 栋),29920 ㎡; 安置房 1800 套(8 栋),175000 ㎡。
园 区 基 础 设 施 工 建设各主干道、配套支路及配套管线 程 公里。
新汴河景观(含水 总占地 1050 亩 系整治、绿化等) 安杰养生苑二期 养老中心建设
城乡电网改造建 建设园区及其周边地区垫子基础设施工程 设 新建 300 床位综合医院一个,建筑面积 1.4 万平 宿马园区综合医 方米,新建门诊楼、住院综合楼及污水处理、垃 院建设项目 圾收集和配电设备等。 乡村道路改造项 改造乡村公路 450 公里 目 宿马园区失地农 新建教学楼、实训楼 6 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购 民再就业培训中 置实训设备 300 台套,年培训学员 8000 人 心建设项目 学前教育体系建 新建幼儿园 20 所、儿童活动中心及儿童乐园 设项目 项目占地 10 亩,年产 1000 套低压配电柜生产线 高低压配电柜生 建设项目,年生产各种规格高低压配电柜 1000 产 套 美好乡村建设 项目投资 8000 万元,拆迁安置 2000 人,建设标 准住房 500 套
乡卫生院扩建提 投资 1000 万元,改善医院的医疗条件 升工程 乡文化娱乐场所 投资 500 万元 提升工程
第十章 实施农业现代化提升工程,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抢抓宿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 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两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种养 结合、城乡互动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 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依法 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 场,发展多元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 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 (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 经营。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各类专业大户加快 发展。依托有实力、有能力、有意愿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孵化 基地,鼓励引导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 经纪人等下乡、回乡创业。结合民生工程,开展新型职业农 民培训,促进科技服务农业,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 业科技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健全 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 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 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完善农村 金融服务,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业 政策性保险试点。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鼓励进行无公 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不断扩大名牌影响, 加快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价格优势的转变。加强对农机安
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大农产品安全管理力度。加快农村商 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园区托管乡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 公共平台,支持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农产品电子商 务平台建设。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短期技术、 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依托大棚果蔬建设项目、良种繁育建设项目、药材种植 项目、蒿沟乡尹楼湖羊养殖和蒿沟乡怡园生态园项目,通过 发展籽种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健康种养业、农业高新 技术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宿马特色,集高科技、高效益、 集约节约、生态环保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到 2020 年,力争初步实现托管乡镇农业现代化,打造 2-3 家特 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3 家特色养殖示范园,5-10 个特色产业村,50 家专业大户。
拟建项目: 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农业科技成 宿州市天惠农业 果转化示范推广中心、配送仓储中心。占地面积: 科技公司项目 200 亩 宿马现代生态循 建设园林及配套设施 环农业项目
蒿 沟 水 果 大 棚 及 新建水果大棚 200 亩,20MW 太阳能光热电站一 太阳能发电项目 座 新建农产品检测中心、植保中心、土壤检测中心、 农业现代化服务 土地托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农产品收储中心、 体系建设项目 良种繁育基地等 现 代 化 种 鸡 场 建 引进种鸡 5 万只,种鸡舍建设 5000 平方米,防疫 设项目 设施、设备购买 50 台(套)。 软通动力中新现 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区 2 万亩 代农业示范区 宿马园区中低产 改造中低产田 15 万亩 田改造项目 宿 马 智 慧 农 业 综 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平 合 服 务 平 台 建 设 台;农村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平台。项目建成后,可 项目 实现对农作物种植。 项目计划占地 400 亩, 在宿马经济园区内建红木主 题餐厅一座(占地 20 亩)、别墅式客房 10 栋(占 地 25 亩)、文化长廊及书画创作室一栋(占地 20 宿马农业生态园 亩)、垂钓中心(占地 20 亩)、健身广场(占地 建设项目 5 亩)、无公害种养基地(占地 60 亩)、市民自 助蔬菜种植园(占地 50 亩)、休闲中心(占地 30 亩)、停车场(占地 20 亩)等十大区域。 方便菜品生产基 各种方便菜品生产基地 地 生猪养殖基地建 新建存栏 5000 头商品猪养殖场 3 个 设项目 农田水利综合治 改造 150 条中、小沟及桥涵配套 理 君怡农业生态大 新建农业生态示范园 5000 亩 观园 总建筑面积 2.7 万平方米,新建新品种研发中心大 楼及附属用房、展示中心、种子精加工标准厂房、 种子研发加工项 低温库、常温库、检验检测设备等。年产水稻种子 目 350 万公斤、棉花种子 40 万公斤、玉米、小麦、 油菜等种子 100 万公斤以上 供 肥 蔬 菜 基 地 项 通过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建立供肥蔬菜 目 5000 亩
第十一章 实施园区信息化提升工程,打造特色智慧新城区 顺应‚互联网‛发展态势,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智慧城市建设先进 园区为标杆,以电子政务、行业应用和社会服务为核心,以 ‚两化融合‛为抓手,强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智慧 园区‛建设工程,引进 1-2 家著名电商平台(阿里巴巴等),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园区管理及 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 健康发展,建设‚智慧园区‛、 ‚智慧集群‛、 ‚智慧企业‛, 提升园区信息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 力建成智慧特色鲜明的示范园区,打造特色智慧新城区。 头部节 智慧园区 紧抓省政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联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建 设完善网上并联审批系统,优化审批环境及审批流程,打造 高效园区。 联合运营商, 构建完善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 提供宽带、 泛在和安全的网络通信服务,实现‚光网园区‛和‚无线园 区‛;建设大规模的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心、容灾备 份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向各领域信息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计 算能力支持;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向园内企业提供政务
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以及人才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园区 安保,建设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电子周界等系统,确保园 区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第二节 智慧集群 重点围绕五大产业集聚区,开展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 合‛试点工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内部建立网 络协同制造系统,对传统的制造资源进行系统化和快速化整 合和配置,增强活动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以及协调能 力,增强制造单元的智能性、系统体系的柔性以及组织结构 的敏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