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崛起正当时——我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综述
这是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行走马鞍山一江两岸,一个个重点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一项项重点工程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共同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份凝聚心血、浸透汗水的靓丽答卷——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居全省第2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居全省第1位。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8.63%,蜂巢动力电池、天能电池、宁和高速等287个项目开工,开工率97.56%、居全省第1位;蒙牛低温鲜奶、海底捞智慧工厂、中电泰日升等180个项目竣工,竣工率167.92%、居全省第5位。预计全市重点项目在省考核位列全省前三位。
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2021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坚持“精力围着项目转、资源围着项目配、工作围着项目干”,只争朝夕抓项目,全力以赴促发展,掀起项目攻坚新热潮,迈好“十四五”发展头部步,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不断夯实。
项目建设激活力,乘势扬帆启新程。今年,我市将牢牢把握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实施投资项目攻坚行动,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围绕“促、谋、招、建、保”等环节,建立高质量投资“赛马”激励机制,远近结合谋划项目生成,突出抓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项目建设关乎全局、惠及长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建章立制。去年2月18日,辛丑牛年首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状态,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动员令”,吹响了全力推进项目提速提质提效的“冲锋号”。
项目建设重在“谋”,贵在“推”,实在“建”。
为保障“项目攻坚年”的顺利进行,我市成立了市“项目攻坚年”活动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加强对项目攻坚工作的领导,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领衔包保100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加快建设。同时,我市还不断强化各载体单位主体责任,实施“11+9”立体化推进项目建设,建立“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全市重点项目综合调度机制》、《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市级重点调度项目推进计划》、《加快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方案》……去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批稳基础、管长远的举措,从制度层面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汇聚起“硬核力量”。
强化考核激励,才能凝聚大抓项目强大合力。我市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年终一次性考核与月度不定项考核、季度过程考核相结合,加大项目在市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中的权重,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督促项目加快建设,每季度公布项目建设“成绩单”,考核后三位的在市委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作反思发言,真正考出压力、评出动力、形成激励。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支持和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批批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越聚越多,绵绵不绝。
项目源于谋划,只有不断谋划一大批项目、储备一大批项目、建设落地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一大批项目,才能形成项目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高质量的项目谋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我市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竞争态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政策,找准与马鞍山发展结合点,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两新一重”、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市政工程、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全面摸底筛选,适度超前布局,扩大项目生成。同时设立谋划项目储备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形成梯次持续的良性循环。全年新增谋划项目1182个,总投资超1.2万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争取上级的支持。我市密切跟踪衔接国家及省“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积极跑省、跑部,推动项目列入上位规划。马鞍山长三角绿色智慧制造提升工程(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博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南京至和县市域(郊)铁路等23个工程项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示范区等43个具体事项、项目列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龙山路、姑孰路、长江公路大桥、九华路、湖北路、慈湖等6条过江通道列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含山县、和县、当涂县列入A2级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转移资金约65.0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1亿元,同比增长15.2%;发行专项债券项目42个、资金59.49亿元,同比增长16.8%。
此外,我市还不断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强谋划项目咨询论证,加快办理审批(核准、备案)、规划选址、用地、环评、能评等支撑要件,落实投资主体、资金来源等条件,建立完善项目帮办机制,交叉推进前期节点任务,推动项目早转化早实施。宝武马钢新特钢、吉利新能源汽车、扬马城际等47个储备项目转化为新开工项目,居全省第1位,转化率16%。
招商是项目之源,项目是投资之本。全市上下形成抓经济就是抓项目的共识、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共鸣、抓招商就是抓动力的共振。
我市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知名民企,实现精准有效对接,围绕重点项目线索开展定期调度,出台《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指导意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市级统筹。全市新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44个、同比增加2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同比增加1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现百亿签约零突破。
发挥一把手招商头雁效应,各载体一把手外出招商591天,拜访企业700余家。市领导领衔推进的30个重大招商线个。
一个新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一笔投资就是一股新鲜血液。我市按照“强主导产业链,补新兴产业链、延战略产业链、建未来产业链”的路径,加快推进产业协同集聚,围绕半导体、通信通讯、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汽车等新兴主导产业,引进一批招商靶向强链项目;围绕奥克斯、华菱、中兴通讯、蒙牛等重点企业,摸排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一批优势补链项目;围绕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三大战新基地,培育一批战新延链项目。预计全年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28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亿美元。
创新举措,才能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我市积极运用智慧招商、社交网络、云端签约等“互联网+”招商手段,利用商协会、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推介会等招商平台,拓宽招商思路,增强招商服务,提高招引质量。全年通过异地重点商协会发掘项目线条,举办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招商项目推介会等活动20余场,利用市智慧招商管理平台云签约项目12个。
项目建设离不开人才。我市还积极招才引智,出台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工作“登高”计划,开展人才项目“闭环”管理,新引进市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3276人,推荐21名人才、2家单位申报省引才资助奖补项目,建成市外“研发飞地”7个、省级创新中心2个。
围绕产业集群主攻方向,一个个投资体量大、引领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接踵而至,“引育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立起了奋勇争先的“定海神针”。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投资商就到哪里去。
我市建立了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推进机制,召开会议8次,协调解决问题26个。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45个,总面积37415亩。稳步做好承接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完成15个批次2066亩建设用地审批工作。深化“标准地”改革,共挂牌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43宗3112.3亩,成交价款5.51亿元,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完成土地报批8924亩,完成供地8770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7834亩。
我市还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在建项目作用,2021年1-11月份,全市企业直接融资221.61亿元,华骐环保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首发上市,成为我市第8家境内上市企业。新增贷款31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89亿元,同比增长14.4%,较年初增加194亿元。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成2037笔贷款落地,为企业授信28.97亿元。
同时,我市加强能耗“双控”目标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5%,较好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开展“亩均效益论英雄”改革,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实施评价前的12.59万元提升为14.75万元,增长17%。2021年全市累计倒逼189户低效工业企业退出,累计盘活、腾退低效用地4376亩。
我市还在项目服务上出实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窗进、一窗出”,110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市信用信息平台新增信用信息3.1亿条,为信用场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分类分阶段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及“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形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办理项目1047个、事项12892个、施工许可证387个,涉及投资资金803亿元。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类项目压缩至26个工作日。
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次第落地开花,节节攀升的建设速度正不断加速马鞍山的腾飞和蝶变。
“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慢,怎么办?”
“组织开展项目加快落地专项行动。”“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怎么办?”“实施四级统筹调度机制,‘清单管理、派单交办、对单销号’。”“项目建成后如何加快推动达产上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我市树牢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力以赴抓项目、“真刀实***”解难题,全速推进项目落地落实、快投快建、达产达效。
我市实行分级调度与11个专业领域调度、22个工作专班调度相结合。落实指挥长、牵头市领导、市牵头主管部门、载体单位四级调度包保责任,开展战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交通能源等分领域调度,建立周通报、“零调度”通报机制,实行项目问题清单式管理、派单式交办、对账式销号,综合运用会议调度、专项调度、信息平台调度等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堵点痛点难点。全年印发周调度动态40期,累计调度项目4965人次,梳理问题909个,已解决巢马城际铁路项目江南段用地、和县天能电池环评审批、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沿线个项目问题,问题解决率88.6%。
紧扣项目谋划、前期、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我市明确了年度推进目标,强化项目建设计划执行,倒排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对照节点压茬推进。全市8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28%,开工率129.7%,竣工率69.4%,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开工,格力产业园、中联重科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有序推进。
我市还创新战法,加强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抓牢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等七张清单,制定实施《马鞍山市破解“七未”项目工作方案》,力争督促推进一批、帮扶提效一批、输血纾困一批、转型提升一批、腾笼换鸟一批,探索破解项目“落地难”“见效慢”的新途径、新方法。2021年,全市梳理“七未”项目410个,已清单销号397个,销号率96.8%。“七未”项目直接贡献工业投资超100亿元,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8%。
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1+3+N”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巢马高铁、宁马城际、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铺就“黄金跑道”;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一号工程”推进百年矿区加速蝶变,奋力打造“两山”理念的马鞍山样板……
随着一件件饱蘸着民生浓情、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的大事喜事推进实施,马鞍山城市能级和品位不断提升,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投资商就到哪里去。
我市建立了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推进机制,召开会议8次,协调解决问题26个。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45个,总面积37415亩。稳步做好承接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完成15个批次2066亩建设用地审批工作。深化“标准地”改革,共挂牌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43宗3112.3亩,成交价款5.51亿元,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完成土地报批8924亩,完成供地8770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7834亩。
我市还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在建项目作用,2021年1-11月份,全市企业直接融资221.61亿元,华骐环保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首发上市,成为我市第8家境内上市企业。新增贷款31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89亿元,同比增长14.4%,较年初增加194亿元。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成2037笔贷款落地,为企业授信28.97亿元。
同时,我市加强能耗“双控”目标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5%,较好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开展“亩均效益论英雄”改革,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实施评价前的12.59万元提升为14.75万元,增长17%。2021年全市累计倒逼189户低效工业企业退出,累计盘活、腾退低效用地4376亩。
我市还在项目服务上出实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窗进、一窗出”,110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市信用信息平台新增信用信息3.1亿条,为信用场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分类分阶段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及“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形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办理项目1047个、事项12892个、施工许可证387个,涉及投资资金803亿元。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类项目压缩至26个工作日。
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次第落地开花,节节攀升的建设速度正不断加速马鞍山的腾飞和蝶变。
“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慢,怎么办?”
“组织开展项目加快落地专项行动。”“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怎么办?”“实施四级统筹调度机制,‘清单管理、派单交办、对单销号’。”“项目建成后如何加快推动达产上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我市树牢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力以赴抓项目、“真刀实***”解难题,全速推进项目落地落实、快投快建、达产达效。
我市实行分级调度与11个专业领域调度、22个工作专班调度相结合。落实指挥长、牵头市领导、市牵头主管部门、载体单位四级调度包保责任,开展战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交通能源等分领域调度,建立周通报、“零调度”通报机制,实行项目问题清单式管理、派单式交办、对账式销号,综合运用会议调度、专项调度、信息平台调度等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堵点痛点难点。全年印发周调度动态40期,累计调度项目4965人次,梳理问题909个,已解决巢马城际铁路项目江南段用地、和县天能电池环评审批、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沿线个项目问题,问题解决率88.6%。
紧扣项目谋划、前期、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我市明确了年度推进目标,强化项目建设计划执行,倒排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对照节点压茬推进。全市8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28%,开工率129.7%,竣工率69.4%,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开工,格力产业园、中联重科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有序推进。
我市还创新战法,加强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抓牢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等七张清单,制定实施《马鞍山市破解“七未”项目工作方案》,力争督促推进一批、帮扶提效一批、输血纾困一批、转型提升一批、腾笼换鸟一批,探索破解项目“落地难”“见效慢”的新途径、新方法。2021年,全市梳理“七未”项目410个,已清单销号397个,销号率96.8%。“七未”项目直接贡献工业投资超100亿元,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8%。
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1+3+N”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巢马高铁、宁马城际、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铺就“黄金跑道”;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一号工程”推进百年矿区加速蝶变,奋力打造“两山”理念的马鞍山样板……
随着一件件饱蘸着民生浓情、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的大事喜事推进实施,马鞍山城市能级和品位不断提升,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慈湖高新区:踔厉奋发开新局 笃行不怠再扬帆
岁末年初的慈湖高新区,速度与激情并存:华旺特种纸二期项目开工,将新建年产18万吨特种纸生产线及研发中心;东集股份智能数字化采集终端及成套装备研制项目顺利签约,有效延伸高新区通信产业链条;园区企业产销两旺,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生产车间内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详细]
奋力挺起跨越赶超的工业“脊梁”
机械手臂灵活舞动,各类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作业;工业企业“触网登云”,生产效率水平加“数”提升……走进遍布一江两岸的一处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热潮奔涌,“智变”魅力令人赞叹。[详细]
郑蒲港新区:以创新驱动提速“工业倍增”
新春伊始,行走在经济建设重头戏和工业发展主战场之一的郑蒲港新区,时刻都能感受到发展的脉动、奋进的力量。[详细]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成效显著。[详细]
2021年,我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头部战场”,“干”字当头、“勇”字在心、“实”字为先,主动出击,开拓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详细]
站在2022年的春天,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市全面启动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并于今日正式拉开“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序幕,迎来制造业发展的春天。[详细]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