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奋发崛起正当时——我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综述

admin7个月前 (09-26)马鞍山产业信息35

  这是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行走马鞍山一江两岸,一个个重点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一项项重点工程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共同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份凝聚心血、浸透汗水的靓丽答卷——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居全省第2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居全省第1位。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8.63%,蜂巢动力电池、天能电池、宁和高速等287个项目开工,开工率97.56%、居全省第1位;蒙牛低温鲜奶、海底捞智慧工厂、中电泰日升等180个项目竣工,竣工率167.92%、居全省第5位。预计全市重点项目在省考核位列全省前三位。

  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2021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理念,坚持“精力围着项目转、资源围着项目配、工作围着项目干”,只争朝夕抓项目,全力以赴促发展,掀起项目攻坚新热潮,迈好“十四五”发展头部步,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不断夯实。

  项目建设激活力,乘势扬帆启新程。今年,我市将牢牢把握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实施投资项目攻坚行动,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围绕“促、谋、招、建、保”等环节,建立高质量投资“赛马”激励机制,远近结合谋划项目生成,突出抓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项目建设关乎全局、惠及长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建章立制。去年2月18日,辛丑牛年首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状态,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动员令”,吹响了全力推进项目提速提质提效的“冲锋号”。

  项目建设重在“谋”,贵在“推”,实在“建”。

  为保障“项目攻坚年”的顺利进行,我市成立了市“项目攻坚年”活动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加强对项目攻坚工作的领导,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领衔包保100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加快建设。同时,我市还不断强化各载体单位主体责任,实施“11+9”立体化推进项目建设,建立“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全市重点项目综合调度机制》、《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市级重点调度项目推进计划》、《加快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方案》……去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批稳基础、管长远的举措,从制度层面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汇聚起“硬核力量”。

  强化考核激励,才能凝聚大抓项目强大合力。我市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年终一次性考核与月度不定项考核、季度过程考核相结合,加大项目在市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中的权重,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督促项目加快建设,每季度公布项目建设“成绩单”,考核后三位的在市委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作反思发言,真正考出压力、评出动力、形成激励。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支持和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批批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越聚越多,绵绵不绝。

  项目源于谋划,只有不断谋划一大批项目、储备一大批项目、建设落地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一大批项目,才能形成项目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高质量的项目谋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我市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竞争态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政策,找准与马鞍山发展结合点,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两新一重”、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市政工程、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全面摸底筛选,适度超前布局,扩大项目生成。同时设立谋划项目储备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形成梯次持续的良性循环。全年新增谋划项目1182个,总投资超1.2万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需要争取上级的支持。我市密切跟踪衔接国家及省“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积极跑省、跑部,推动项目列入上位规划。马鞍山长三角绿色智慧制造提升工程(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博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南京至和县市域(郊)铁路等23个工程项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江宁-博望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示范区等43个具体事项、项目列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龙山路、姑孰路、长江公路大桥、九华路、湖北路、慈湖等6条过江通道列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含山县、和县、当涂县列入A2级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转移资金约65.0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1亿元,同比增长15.2%;发行专项债券项目42个、资金59.49亿元,同比增长16.8%。

  此外,我市还不断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强谋划项目咨询论证,加快办理审批(核准、备案)、规划选址、用地、环评、能评等支撑要件,落实投资主体、资金来源等条件,建立完善项目帮办机制,交叉推进前期节点任务,推动项目早转化早实施。宝武马钢新特钢、吉利新能源汽车、扬马城际等47个储备项目转化为新开工项目,居全省第1位,转化率16%。

  招商是项目之源,项目是投资之本。全市上下形成抓经济就是抓项目的共识、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共鸣、抓招商就是抓动力的共振。

  我市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知名民企,实现精准有效对接,围绕重点项目线索开展定期调度,出台《招商引资若干扶持政策指导意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市级统筹。全市新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44个、同比增加2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同比增加1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现百亿签约零突破。

  发挥一把手招商头雁效应,各载体一把手外出招商591天,拜访企业700余家。市领导领衔推进的30个重大招商线个。

  一个新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一笔投资就是一股新鲜血液。我市按照“强主导产业链,补新兴产业链、延战略产业链、建未来产业链”的路径,加快推进产业协同集聚,围绕半导体、通信通讯、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汽车等新兴主导产业,引进一批招商靶向强链项目;围绕奥克斯、华菱、中兴通讯、蒙牛等重点企业,摸排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一批优势补链项目;围绕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三大战新基地,培育一批战新延链项目。预计全年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28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亿美元。

  创新举措,才能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我市积极运用智慧招商、社交网络、云端签约等“互联网+”招商手段,利用商协会、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推介会等招商平台,拓宽招商思路,增强招商服务,提高招引质量。全年通过异地重点商协会发掘项目线条,举办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招商项目推介会等活动20余场,利用市智慧招商管理平台云签约项目12个。

  项目建设离不开人才。我市还积极招才引智,出台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工作“登高”计划,开展人才项目“闭环”管理,新引进市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3276人,推荐21名人才、2家单位申报省引才资助奖补项目,建成市外“研发飞地”7个、省级创新中心2个。

  围绕产业集群主攻方向,一个个投资体量大、引领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接踵而至,“引育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立起了奋勇争先的“定海神针”。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投资商就到哪里去。

  我市建立了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推进机制,召开会议8次,协调解决问题26个。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45个,总面积37415亩。稳步做好承接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完成15个批次2066亩建设用地审批工作。深化“标准地”改革,共挂牌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43宗3112.3亩,成交价款5.51亿元,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完成土地报批8924亩,完成供地8770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7834亩。

  我市还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在建项目作用,2021年1-11月份,全市企业直接融资221.61亿元,华骐环保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首发上市,成为我市第8家境内上市企业。新增贷款31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89亿元,同比增长14.4%,较年初增加194亿元。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成2037笔贷款落地,为企业授信28.97亿元。

  同时,我市加强能耗“双控”目标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5%,较好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开展“亩均效益论英雄”改革,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实施评价前的12.59万元提升为14.75万元,增长17%。2021年全市累计倒逼189户低效工业企业退出,累计盘活、腾退低效用地4376亩。

  我市还在项目服务上出实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窗进、一窗出”,110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市信用信息平台新增信用信息3.1亿条,为信用场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分类分阶段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及“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形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办理项目1047个、事项12892个、施工许可证387个,涉及投资资金803亿元。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类项目压缩至26个工作日。

  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次第落地开花,节节攀升的建设速度正不断加速马鞍山的腾飞和蝶变。

  “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慢,怎么办?”

  “组织开展项目加快落地专项行动。”“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怎么办?”“实施四级统筹调度机制,‘清单管理、派单交办、对单销号’。”“项目建成后如何加快推动达产上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我市树牢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力以赴抓项目、“真刀实***”解难题,全速推进项目落地落实、快投快建、达产达效。

  我市实行分级调度与11个专业领域调度、22个工作专班调度相结合。落实指挥长、牵头市领导、市牵头主管部门、载体单位四级调度包保责任,开展战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交通能源等分领域调度,建立周通报、“零调度”通报机制,实行项目问题清单式管理、派单式交办、对账式销号,综合运用会议调度、专项调度、信息平台调度等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堵点痛点难点。全年印发周调度动态40期,累计调度项目4965人次,梳理问题909个,已解决巢马城际铁路项目江南段用地、和县天能电池环评审批、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沿线个项目问题,问题解决率88.6%。

  紧扣项目谋划、前期、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我市明确了年度推进目标,强化项目建设计划执行,倒排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对照节点压茬推进。全市8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28%,开工率129.7%,竣工率69.4%,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开工,格力产业园、中联重科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有序推进。

  我市还创新战法,加强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抓牢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等七张清单,制定实施《马鞍山市破解“七未”项目工作方案》,力争督促推进一批、帮扶提效一批、输血纾困一批、转型提升一批、腾笼换鸟一批,探索破解项目“落地难”“见效慢”的新途径、新方法。2021年,全市梳理“七未”项目410个,已清单销号397个,销号率96.8%。“七未”项目直接贡献工业投资超100亿元,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8%。

  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1+3+N”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巢马高铁、宁马城际、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铺就“黄金跑道”;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一号工程”推进百年矿区加速蝶变,奋力打造“两山”理念的马鞍山样板……

  随着一件件饱蘸着民生浓情、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的大事喜事推进实施,马鞍山城市能级和品位不断提升,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投资商就到哪里去。

  我市建立了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推进机制,召开会议8次,协调解决问题26个。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45个,总面积37415亩。稳步做好承接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完成15个批次2066亩建设用地审批工作。深化“标准地”改革,共挂牌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43宗3112.3亩,成交价款5.51亿元,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完成土地报批8924亩,完成供地8770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7834亩。

  我市还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在建项目作用,2021年1-11月份,全市企业直接融资221.61亿元,华骐环保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首发上市,成为我市第8家境内上市企业。新增贷款31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89亿元,同比增长14.4%,较年初增加194亿元。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成2037笔贷款落地,为企业授信28.97亿元。

  同时,我市加强能耗“双控”目标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5%,较好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开展“亩均效益论英雄”改革,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实施评价前的12.59万元提升为14.75万元,增长17%。2021年全市累计倒逼189户低效工业企业退出,累计盘活、腾退低效用地4376亩。

  我市还在项目服务上出实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窗进、一窗出”,110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市信用信息平台新增信用信息3.1亿条,为信用场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分类分阶段制定项目审批流程及“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形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办理项目1047个、事项12892个、施工许可证387个,涉及投资资金803亿元。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类项目压缩至26个工作日。

  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次第落地开花,节节攀升的建设速度正不断加速马鞍山的腾飞和蝶变。

  “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慢,怎么办?”

  “组织开展项目加快落地专项行动。”“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怎么办?”“实施四级统筹调度机制,‘清单管理、派单交办、对单销号’。”“项目建成后如何加快推动达产上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我市树牢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力以赴抓项目、“真刀实***”解难题,全速推进项目落地落实、快投快建、达产达效。

  我市实行分级调度与11个专业领域调度、22个工作专班调度相结合。落实指挥长、牵头市领导、市牵头主管部门、载体单位四级调度包保责任,开展战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交通能源等分领域调度,建立周通报、“零调度”通报机制,实行项目问题清单式管理、派单式交办、对账式销号,综合运用会议调度、专项调度、信息平台调度等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堵点痛点难点。全年印发周调度动态40期,累计调度项目4965人次,梳理问题909个,已解决巢马城际铁路项目江南段用地、和县天能电池环评审批、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沿线个项目问题,问题解决率88.6%。

  紧扣项目谋划、前期、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我市明确了年度推进目标,强化项目建设计划执行,倒排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对照节点压茬推进。全市8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28%,开工率129.7%,竣工率69.4%,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开工,格力产业园、中联重科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有序推进。

  我市还创新战法,加强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抓牢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等七张清单,制定实施《马鞍山市破解“七未”项目工作方案》,力争督促推进一批、帮扶提效一批、输血纾困一批、转型提升一批、腾笼换鸟一批,探索破解项目“落地难”“见效慢”的新途径、新方法。2021年,全市梳理“七未”项目410个,已清单销号397个,销号率96.8%。“七未”项目直接贡献工业投资超100亿元,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8%。

  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1+3+N”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巢马高铁、宁马城际、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重大交通项目加速铺就“黄金跑道”;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一号工程”推进百年矿区加速蝶变,奋力打造“两山”理念的马鞍山样板……

  随着一件件饱蘸着民生浓情、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的大事喜事推进实施,马鞍山城市能级和品位不断提升,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慈湖高新区:踔厉奋发开新局 笃行不怠再扬帆

  岁末年初的慈湖高新区,速度与激情并存:华旺特种纸二期项目开工,将新建年产18万吨特种纸生产线及研发中心;东集股份智能数字化采集终端及成套装备研制项目顺利签约,有效延伸高新区通信产业链条;园区企业产销两旺,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生产车间内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详细]

  奋力挺起跨越赶超的工业“脊梁”

  机械手臂灵活舞动,各类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作业;工业企业“触网登云”,生产效率水平加“数”提升……走进遍布一江两岸的一处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热潮奔涌,“智变”魅力令人赞叹。[详细]

  郑蒲港新区:以创新驱动提速“工业倍增”

  新春伊始,行走在经济建设重头戏和工业发展主战场之一的郑蒲港新区,时刻都能感受到发展的脉动、奋进的力量。[详细]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成效显著。[详细]

  2021年,我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头部战场”,“干”字当头、“勇”字在心、“实”字为先,主动出击,开拓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详细]

  站在2022年的春天,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市全面启动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并于今日正式拉开“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序幕,迎来制造业发展的春天。[详细]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客户端】马鞍山:31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总投资额超225亿元

【人民日报客户端】马鞍山:31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总投资额超225亿元

  3月1日上午,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举行2022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集中签约活动,31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总投资额达225.37亿元。   据介绍,本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0个,总投资113.37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食品等领域,总体呈现出体量大、质态优、关联紧、效益高等特点。其中,紫江高端医药包装及薄膜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瑞声精...

中电泰日升马鞍山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中电泰日升马鞍山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1月9日,中电信息战略合作暨中电泰日升马鞍山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此次签约包括中电信息与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电信息与慈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马鞍山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协议,中国电子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锡明,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市长袁方参加。陈锡明表示,本次中电信息泰日升马鞍山项目落地中国电子马鞍山产业基地,将进一步为马鞍山市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时代核心竞...

吉电股份与青岛海望签署氢能协议欣中长三角氢能产业园签约和县

吉电股份与青岛海望签署氢能协议欣中长三角氢能产业园签约和县

  「热点新闻」是氢云链旗下的全新栏目,主要包含国内外上针对氢能、燃料电池等内容方面蕞新新闻信息,地方政策,技术革新等,每天一期。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氢能发展的蕞新动态。   1、吉电股份与青岛海望签署协议,共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产业化   今日,吉电股份公告称,公司与青岛海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紧...

安徽理工大学与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安徽理工大学与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4日,安徽理工大学与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马鞍山市会议中心头部接待厅举行。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袁方,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永存,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党委常委、副校长宫能平,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黄化峰,校党委常委王先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方文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   张岳峰对郭永存、袁亮等...

安徽省马鞍山市聚力“双招双引”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安徽省马鞍山市聚力“双招双引”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一是组建专班强推进。出台《马鞍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推进组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动、定期会商、项目包保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   二是聚焦项目广招引。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推动实施一批牵动性、引领性、支撑性强的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新招引项目32个,投资金额超过150亿元,在...

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云签约”常州双联新材料项目

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云签约”常州双联新材料项目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24日上午,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举办常州双联5G电子功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新材料项目“云签约” 仪式,成功引进10亿元投资项目,为加快园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认真落实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计划又添重要成果。   近年来,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主动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发...

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助推经济稳步增长

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助推经济稳步增长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慈湖高新区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相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服务企业的关键。通过“四送一服”24小时服务专线、政务服务大厅诉求受理专窗、包保干部现场收 集、服务企业接待日等模式构建“热线、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的企业诉求受理渠道,让企业“事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