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味精被美企收购背后:武汉数十个大桥品牌荒废
近日,一则武汉“大桥鸡精”即将被外资收购的传闻,不光在调味品行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同样引起很多土生土长老武汉的关注:“大桥”本地品牌已经不多了,这个是否能够保得住?自从1957年10月“万里长江头部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二字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武汉人的心底,同样的,精明的武汉商人,硬是把“大桥”牌商品搬到千家万户,大桥香烟、大桥味精、大桥童车、大桥缝纫机、大桥牙刷、大桥衬衫……
然而,时过境迁,昔日风光无限的武汉“大桥”品牌们,先后藏起曾经的辉煌,离去的背影在人们的目光中渐行渐远——
1957年,“万里长江头部桥”武汉长江大桥落成。从那时起,大桥就融入了武汉的生活。除了不少人以“桥”为名外,以“大桥”给企业和产品命名的也不计其数。
中铁大桥局副总经济师余启新说,在武汉蕞早以“大桥”命名的企业,应该是现在的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比大桥通车还早4年。
武汉人也很快显示出敏锐的商标、品牌意识,大桥还没通车,就纷纷注册“大桥”商标。1954年,武汉味精厂建厂伊始,就推出“大桥”牌味精;1956年,武汉市公私合营燧华火柴厂推出“大桥”牌防风防雨火柴。1957年1月,今武烟集团前身——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制造厂,也出品新产品“大桥”牌香烟。
1957年10月14日,在长江大桥通车前一天,12种“大桥”牌商品联合在长江日报3版发布广告,祝贺大桥通车并借机宣传自己。这些产品主要是食品及日用产品,如:“大桥”牌胶布雨衣、胶领衬衣、糖果、点心等。
后来,“大桥”牌火柴、圆珠笔、乒乓球、打火机、石膏绷带、油漆、肥皂、纽扣等也纷纷面世,并一度红遍大江南北。1965年,江汉牙刷厂生产的“大桥”牌牙刷,通过广交会向国外出口,这是武汉制造的“大桥”牌首次走出国门。此后,武汉大桥童车厂生产的“大桥”牌童车也出口国外。
初步统计,当年“大桥”牌商品多达近40种,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桥”牌的风靡,不仅仅因为长江大桥通车带来的“大桥情结”,更多的是代表着当时武汉制造的高水准和创新精神。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大桥’牌童车、缝纫机等不少产品风头仍劲,‘大桥’牌童车享誉中外,曾让武汉玩具业笑傲全国。”省商标协会副秘书长、华中商标事务所所长丰明霞回忆说,后受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冲击和自身原因影响,汉产“大桥”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淡出市场。
如今,“大桥”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品牌“大桥鸡精”,依然是国内调味品市场中的翘楚。
据武汉亚太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1954年成立的武汉味精厂,是华中头部家调味料生产企业,其“大桥牌味精”一度达到湖北市场的八成份额。1996年,武汉味精厂与香港佳健实业有限公司合资,“大桥鸡精”隆重上市。至今,“大桥”牌调味品,家喻户晓。
武昌胭脂路,在时尚男女的眼中,是一条魅力无穷的街道:一溜儿服装店内,随着一台台老式缝纫机欢快地转动,一套套定制的时尚服装就诞生了。
年过六旬的老裁缝叶先禄,还在使用一台几乎用了半个世纪的缝纫机,机头上有金属雕花,古朴雅致,“大桥牌”三个字表明着它的特殊身份。“这台当家的老式缝纫机是1957年的好东西,这可是当初凭票购买的。”叶老先生摸着缝纫机自豪地说。
听老人说,虽然缝纫机厂早已停产了,但大桥牌缝纫机还在使用,光这胭脂路上就有好几十台。
那么,造这“大桥”牌的武汉缝纫机厂还在吗?随后,记者找到“武汉通”刘谦定,希望得到武汉缝纫机厂的信息。老刘说,武汉缝纫机厂在武黄公路边,到马鞍山森林公园对面去找。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马鞍山森林公园门口,只看到一个森林公园小区,哪里还有工厂的影子。记者问了上十个老人,才打听到武汉缝纫机厂倒闭十多年了,连地皮都卖给开发商了,盖起了这个小区。不过,缝纫机厂宿舍还在。
恰巧,记者碰到了缝纫机厂的老职工谢先鹏老人,他1970年进厂,从事原材料采购。他说缝纫机厂可是武汉数一数二的好单位,1980年前后月工资40多元,能养活一家三四口人。“职工有1700人,年产缝纫机20万台,销往全国各地,风光得很喽。”老人挥着手说,不过,他惋惜地说,厂子2000年前后还是垮了。
如今,不少家庭的孩子刚出生,家长就会选好孩子、小龙哈彼等品牌的童车,可是二三十年前,武汉的家长送给孩子的头部辆车,几乎都是“大桥”牌童车。
23日下午,记者在汉阳大道附近驾车转了两圈才找到一条叫冰糖角路的小路。前行了几百米,低矮的民房间,几栋六七层的高楼很是扎眼。虽然楼房破旧了,但那种气势就显得非同一般。让记者惊喜的是,“武汉市大桥童车厂”的大招牌还醒目地挂在大门口,楼上灯火通明,还有机器运转的声音。
这时,门口开副食店的老板给记者泼了一瓢冷水,说:“童车厂早垮了,这里租给私人老板开服装厂了。”不过,老板指着一位大妈说,她是童车厂的老职工,什么都清楚。
56岁的洪秋菊,1983年就在童车厂工作,专门负责货梯运行。她说,当年童车厂的厂长周国章很厉害,硬是将一个不起眼的弹棉厂,变成了一个五六千人的童车厂,还盖起了三栋六七层楼的大楼当厂房。她说当时厂里的效益非常好,蕞风光的1983年到1985年,工人中午在厂里吃饭不要钱,除了领工资,每人每月还发五六十元的奖金。“那时候童车厂几风光哦,外地的经销商来我们厂里要货,都要请我们供销部门的吃饭。”洪秋菊说,当时一辆儿童小三轮卖19.8元,小四轮童车卖24元。
不过,到1994年,厂子就经营不下去了,连电费都交不起,供电部门硬是给掐了半年的电,此后再没缓过气来。现在厂里还有两三百人,只能靠出租厂房养活工人了。
市场无情,大浪淘沙。昔日风光无限的“大桥”牌,在武汉人的印象中,身边除了“大桥鸡精”、“大桥局”等个别品牌外,大都折戟沉沙。那目前还有没有“大桥”牌在当作商标和企业名称使用呢?
昨日,记者从中国商标注册中心网站查询得知,“大桥”商标在产品涉及的45个大类均已注册,行业包括方方面面,常见的行业里几乎无法再注册“大桥”商标。
对此,华中商标事务所所长丰明霞解释说,由于“大桥”不具有地域指向性,各地都在修建大桥,因此不光是武汉,全国各地都在抢注“大桥”商标。譬如,浙江的著名商标“大桥”牌油漆,还有天津“大桥”牌焊材等等。
那么,本地还有多少“大桥”牌商标在使用呢?据武汉市商标事务所所长叶逢春说,截止到去年底,武汉注册、仍在使用的“大桥”牌商标有55个。
“除了大桥鸡精等个别品牌外,八成的大桥商标都荒废了。”丰明霞感慨地说,商标的价值在于使用,得有企业实力作支撑,否则商标10年的使用年限一过,就可能被别人抢注了。
对于本地八成“大桥”品牌在荒废的现状,“武汉通”刘谦定深表痛心,他说,大桥牌和其他武汉老字号一样,都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商业价值,从保护本地老字号和民族品牌的角度看,本地应该有义务传承和保护起来;否则,一旦这些“大桥”牌被外地抢占再发达起来,那叫本地人情何以堪啊!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