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鞍山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含山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规划

admin3个月前 (09-26)马鞍山产业信息18

  含山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规划.pdf

  2021-09-23发布于山东

  含山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规划.pdf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安徽省发改委经济研究院 含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 年 5 月 编制指导:殷君伯 胡再生 编制顾问:李怀东(含山县委常委 副县长) 丁佑常(含山县发改委 主任) 刘启平(含山县发改委 副主任) 编制人员:闪 辉(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王光宇(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陈 香(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胡功杰(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李 刚(含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副主任) 张 虎(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王志峰(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助理规划师) 王志程(安徽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会 研究生) 目 录 一、发展环境 4 (一)有利条件 5 (二)不利因素 9 二、总体思路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1 (三)发展定位 12 (四)发展目标 13 三、空间布局 14 (一)形成“一核双翼一带”产业布局 15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 16 四、重点园区 17 (一)含山经济开发区 17 (二)含山工业园 18 (三)清溪工业园 19 (四)陶厂工业园 19 (五)铜闸工业园 20 五、构建“ 9+1”现代产业体系 20 (一)转变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 21 (二)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特色产业 23 (三)促进产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 25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产业 27 六、扩大开放合作 29 (一)基础设施 29 (二)产业协作 30 (三)体制机制 30 七、完善支撑体系 31 (一)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31 (二)确保防洪供水安全 32 (三)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33 (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33 (五)加强自主创新建设 34 (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35 (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7 (八)创建宜业宜居环境 38 八、强化政策支持 39 (一)财政 39 (二)税收 41 (三)金融 41 (四)外贸 42 (五)土地 43 九、加强组织保障 43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44 (二)创新项目评估机制 44 (三)构建区域合作机制 44 (四)完善招商引资措施 45 (五)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45 (六)加强监督评估工作 46 含山县地处安徽中北部潜在经济增长区,介于南京、合肥、马鞍山、芜湖、巢湖五市之 间,具有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 既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 域, 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的重要组团。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抢抓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战 略机遇,通过科学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合理配置含山县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 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本规划,就含山县承接 产业转移的方向和空间布局进行总体规划,用于指导含山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规划范围为总面积 1036 平方公里,总人口 44.5 万。规划期为 2010— 2015 年,重大问 题展望到 2020 年。 一、发展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 生了严重冲击, 受要素成本持续上升、 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 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等因素的 影响,产业分工加速调整,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并出现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 为实现我国经济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2009 年国务院共批复了 7 个上升 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获批数量是前 4 年的总和,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 “外需、内需共同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关注。 (一) 有利条件 宏观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蕞为困难的 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经济 增速陡然下滑。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 改革、 惠民生”的重大举措, 通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8.7%,财政收入 增长 11.7%,粮食产量实现连续 6 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 1102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 9.8%和 8.5%,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极 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安徽省委、 省政府密切关注形势变化, 积极跟踪政策 走向, 主动作为, 果断决策, 深入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 先后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 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 2009 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财政收入增长 17%,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8.4%、7.2%。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增速位于中部地区前列,为实现在中 部地区率先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颁布实施。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 料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 重要地位。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挖掘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 快中部地区发展, 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 国务院批复了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国 函【 2009 】130 号)。从“中部崛起战略”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家促进中部地 区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 支持政策更加具体。 含山 县地处皖江城市带腹地,规划的出台,为含山县明确了产业、功能定位,找到了发展的突破 口。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为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 探索建 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合 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2010 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规划》(国函【 2010 】5 号),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就此纳入了国家 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 2010 年 2 月 1 日,****** 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将示范区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视其为未来推动我省经济发展、 实现缩小与江浙 发展差距和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战略目标的重要引擎, 要求示范区各地和省直各部门要按照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合作发 展的先行区、 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 代服务业基地。到 2015 年,实现示范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 2008 年翻一番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 55%;城镇居民收入超过 28500 元,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12070 元。展望到 2020 年,示范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前 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形成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 体化发展格局, 在带动全省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 响力的城市带。 在具体建设方面, 省委、 省政府确定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 (包括安庆、 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六市)、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 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 通过大力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 原材料产业、 轻纺产业以及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 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加 快推进示范区建设, 省委省政府在示范区中确定了江南和江北两个省管集中区, 其中江北集 中区的起步区为和县沈巷, 而含山县正处于该起步区的延伸范围之内, 此外, 含山因具有独 特的区位优势、 便捷的交通网络、 以及与与东部地区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 完全可 以在示范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大有作为。 合肥经济圈加速构建。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巢湖四市及桐城市等周边地 区。该经济圈的发展目标为提升合肥中心城市地位, 推动合肥、 六安、巢湖等市一体化发展, 走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 形成辐射带动力强、 联系紧密的经济圈, 力图建设成为国内优势明 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生态型旅游度假基地和现代农业基 地;融入长三角,成为新欧亚大陆桥和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成为联动沿江、沿淮城市 群,引领安徽乃至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极;建成全省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商贸、物流、金 融、旅游、会展、信息中心;建成倚山临江抱湖、宜居宜业、创新型、生态型的和谐区域。 合肥市“ 141”城市发展战略在城市外延发展中,将逐步形成“一主城、四组团、一个滨湖 新区”的城市发展格局, 并以“一核五轴多组团”的方式构筑, 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 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 其中东南方向拓展轴直接将含山县纳入辐射范围。 含山县 距离合肥仅 1 小时车程,同时位于皖江带范围,是合肥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之一, 且在一些主导产业上与合肥具有互补性特点。 确立合肥经济圈含山组团发展思路, 既有空间 布局上的整体思考, 又有产业布局上的合理调配, 达到城市群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完善, 以 此去获取“发展红利”, 即区域整合之后所带来的发展潜力与整合之前的现状能力之差。 在 一体化发展的地理范围内, 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 在投入拉动领域内, 促进民间 储蓄向民间资本的转变; 在劳动力要素领域内, 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在社会二 元化结构的消除中, 促进从拥有土地的农民身份向股民身份的转变; 在组团式城市群的顶层 规划中,促进从点状形态向块状形态的转变。 含山县自身比较优势。 自然和农业资源丰富, 是全省重要的非金属矿基地和优势农产品 产区;历史文化悠久,生态和旅游资源条件优越;临近合宁和合巢芜高速公路,淮南铁路穿 境而过,裕溪河、滁河等河流直达长江,常年可通航 1000 吨以上船舶,距合肥骆岗和南京 禄口机场仅 1 小时车程, 随着北沿江高速和合马高速建成通车, 并在含山境内设有道口, 将 进一步拉近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 近年来, 全县紧紧围绕“推进新跨越、 建设新含山”这 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东向发展、城乡联动三大战略,经济 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8 年度在全省二类县考评中位居第二, 2009 年度在全省二 类县考评中位居第九位, 连续两年被省委、 省政府表彰为“科学发展先进县”, 初步形成了 建材及新材料、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酿造、日用瓷器、针织服装、金属制品、电 子电器等特色新型产业,其中机械铸造为安徽省重点扶持的 30 个产业集群之一。含山县正 因为拥有优越的资源和综合交通条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 一是县城首位度低。 由于全县唯一的省级工业园区在林头镇, 县城所在地没有高规格的 经济开发园区, 在集聚人口、 拉动就业、 扩大改革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难以充分发挥 经济中心的作用。 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林头镇为代表的南部镇工业经济和贸易服务业较发达, 北 部仙踪镇、 昭关镇等镇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县域经济总体呈“南强北弱”格局, 限制了全县 经济的整体腾飞。 三是产业结构层次低。 全县规上企业有 107 家,其中机械铸造及水泥企业达 51 家;2009 年县“二十强企业”中,水泥企业 6 家、铸造企业 7 家。工业项目中小项目多,缺乏大项目 的支撑。科技含量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结构亟待升级,重点税源企业结构单一。 二、总体思路 实施资源转化战略, 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 化的重要平台,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优势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 从而全面推进区域产业 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按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合肥经济圈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 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 树立地 域主体功能的理念, 全面优化产业的各部门、 各要素、 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 的组合,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 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 系,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努力把含山县建设成为合肥经济圈东南部现代产业组团, 建设成为 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先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一核多极,协调发展。以各工业园区为承接基本单元,依托含山经济开发区,强力 扩张主导产业, 提升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 打造全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增长极。 以结构合 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效益蕞大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促进各镇成为统 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核多极的空间发展格局。 ——资源节约, 集约发展。 引导经济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集聚, 引导人口向 宜居的区域集中, 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率, 减少资源分散调动,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联成链,集聚发展。发挥优势产业、企业的关联辐射作用,推动产业、企业形成 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企业、重 点产业带动作用,培育完善园区优势产业链。推动龙头企业、关键项目、重点产品和核心研 发向园区聚集,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合作共建, 共同发展。 立足区域经济合作, 坚持将工业园区作为充分合作开放的重 要平台,采取园中园、托管园、共建园等有效方式,确立政府—企业和政府—政府合作在园 区共建中的核心主体关系, 建立合作和“飞地”工业园, 强化产业招商,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三)发展定位 在县域经济发展上, 要注重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各地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产业 选择上,要注重构建具有互补性强、特色鲜明的产业分工体系;在发展模式上,要注重节能 减排,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要注重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 局,合理集聚产业和人口,促进可持续发展。 ——全省重要的机械和铸造产业集聚区。 依托技术创新, 努力缩小现有机械铸造产品技 术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在机械铸造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扩展空间寻找高成长机遇, 力争在 汽车零部件、 总成、 环保成套设备等方面实现突破, 把含山县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机械和铸 造产业集聚区。 ——皖江流域重要的轻纺陶瓷产业基地。 通过油脂龙头企业整合升级, 推动品牌化建设、 经营管理理念和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和完善。 以服装产业的发展促进纺纱、 织布、 印染等产业 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大力发展日用瓷、 建筑陶瓷等特色产业, 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档瓷 生产基地。 ——合巢芜经济带重要的现代物流节点。 依托铁路、 公路和主要河流等重要交通束, 大 力发展“港桥路”经济, 发展快捷、 高效的联运网络。 通过交通区位优势与主要交通节点服 务功能、 资源及转化优势相结合, 以相关上游产业为支撑, 打造合巢芜经济带重要的现代物 流节点。 ——合肥经济圈产业分工合作功能组团。 全方位融入合肥经济圈产业分工体系, 进一步 优化现有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建设合肥经济圈含山都市 型农业区;以昭关温泉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掘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和生态旅游, 打造合肥经济圈东南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组团。 (四)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含山县经济总量大幅增长,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良好,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争创全省科学发展排 头兵。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29 亿元,年均递增 15%左右;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达 16 亿元,年均递增 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6 亿元,年均递增 26% 左右; 5 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716 亿元,年均递增 2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 亿元, 年均递增 1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4000 元,年均递增 15%。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建材及新材料、机械制造、 纺织、酿造、陶瓷、油脂等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带动、具有区域竞争力的 龙头企业;生产性服务业、旅游和休闲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三)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不断深化。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的水平,在体制 机制、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等方面,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对接,形成一批特色化、 集约化发展的产业开发园区。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按照“平等、真诚、共赢、发展” 的原则,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机制基本完善,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得到根本 改善,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表 1: 含山县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规划目标 主要目标 单 位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速(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4.3 129 15% 财政收入 亿元 6.3 16 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7.7 56 26%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7.9 216 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8 39 17%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元 32834 66000 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6987 14000 15% 三、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含山县的区位优势, 依托日臻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 现 有开发密度、 发展潜力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适应功能定位转变, 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和合肥 经济圈产业分工体系,推进产业集聚,增强中心镇功能,构建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形 成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空间开发格局。 (一)形成“一核双翼一带”产业布局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 以主要交通束为纽带,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 势,形成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主体为县经济开发区,积极申报省级含山经济开发区,打造综合工业园区。重点 发展四大产业中心, 一是以电子产品、 生物医药、 纳米材料等为突破口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二是以食用油加工、酿造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中心,三是以高档日用瓷、棉纺(织 布、制衣)为重点的轻纺产业中心,四是金融机构、产品检测、重点产业研究、技术转化等 公共服务平台集聚的产业孵化中心。 提高项目入园门槛, 严格限制新上低层次、 高污染工业 项目, 力争将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在省会经济圈中具有影响力的、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 高层次综合性开发区,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清溪、陶厂双翼:充分发挥清溪、陶厂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以及民营经济活跃、开发 空间广阔的发展特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清溪重点发展机械加工、 建筑陶瓷产业, 促进与巢湖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 构建大型产业集聚区, 加快清溪和巢湖 的同城化发展。陶厂重点立足资源优势,面向长三角等主要市场,推进石膏产业改造升级, 不断提高产品的加工度、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打造皖江城市带重要的新型墙体重要生产基地。 一带: 沿巢二路构筑林头至铜闸经济带。 依托林头镇良好的产业基础, 重点发展机械加 工、高铁新材料及新型能源等产业,尤其要推动铸造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向汽车零部件、总 成、环保成套设备方向发展。 铜闸镇要充分发挥毗邻皖江城市带江北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 区位优势, 重点建设省级纺织产业基地, 借助集中区沿巢二路的辐射, 采取合作共建园区模 式, 打造高标准产业承接载体。 两镇同时要依托巢二路和裕溪河等交通束重要节点, 发展现 代物流业。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 建设合肥经济圈东南城镇群。 围绕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和皖中明珠”的目标, 以扩权强 镇为契机, 形成以 105 省道和合裕路为两条发展轴, 以 226 省道为城镇发展次轴的三角形空 间布局。毫不动摇地加强含城核心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综合承载力, 着力强化县域经济、文化中心首位度地位,到 2015 年,规划建成面积达 16 平方公里,人口 规模达 15 万人左右。全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 2 个百分点以上。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 展,实现人口城镇化;进一步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域城镇化;积 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岗位,推动职业城镇化;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味,实现城 镇现代化;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统筹城乡的 一体化发展, 实现由二元经济向以城镇经济为主的分享城镇物质发展成果和精神发展成果的 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的转型。 四、重点园区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的载体, 是区域发展对外开放的平台。 根据皖江地区产业布局和含 山县工业集聚现状, 按照壮大支柱产业、 培育新兴和特色产业的思路, 提出含山县工业园区 布局和发展导向, 选择一批重点园区进行重点扶持发展, 拒绝采取多点开发、 资源分散布置 的发展取向。 (一)含山经济开发区 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和“产业发展集群化、集 群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组团化”的总体思路,坚持“特色突出、构建集群、经济循环、城 乡统筹、完善配套、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转 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容量,发展循环 经济,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 把经济开发区建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积极申报为省 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 2015 年 10 平方公里, 2020 年 20 平方公里,形成 3 个产业组团。 高新技术产业组团: 以磁通电子有限公司、 太湖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和盛大纳米碳酸钙 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 以高成长性的生物医药、 纳米材料、 可再生能源等发展为重点突破 口,发挥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转化科技成果,培育产业链,扩大 新兴产业规模,形成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效益型企业群。 农副产品加工组团: 以大平工贸集团和重啤集团含山公司为依托, 积极承接食品加工产 业转移,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促 进综合利用,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油料加工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扩大企 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实现油料资源的合理利用。 轻工纺织产业组团: 以青花坊瓷业有限公司、 安徽明业和红霞服饰等企业依托, 积极发 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民营产业, 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组团发展, 形成有特色的含山轻工生 产体系。加快技术进步,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逐步把轻工 纺织产业发展成为集聚人口、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含山工业园 位于巢湖市东南部,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 处于合肥—芜湖的中心地带, 经济地理 位置优越;合巢芜高速、淮南铁路贯穿境内,裕溪河常年通航,水陆交通便捷。一是充分发 挥机械铸造板块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产业分 工与合作,按照“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效益,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合作共建园区,推动产品由初级向终端 延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逐年提高,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总成和环保装备 制造业, 全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机械铸造产业集聚区; 二是深入推进盛华晟光伏能源巡日追踪 器项目, 在此基础上谋划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 建成集光伏发电与光伏基础原材料建设一体 化的光伏产业园;三是积极推进巢湖铁道水泥厂的东部高铁新材料基地建设。到 2020 年, 实现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形成机械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和物流 4 个产业组团。 (三)清溪工业园 该区地处含山县西部,巢湖市区东郊,合巢芜高速公路和合马路、 S105 穿境而过,交 通区位优势明显。围绕产业基础,全面对接合肥、芜湖两大汽车产业基地,引导机械加工向 汽车零部件生产延伸, 建设全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积极打造 机械加工园和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 推动与巢湖同城化发展, 加快形成建材、 汽车配件交 易市场、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一期规划建设面积 8 平方公里,二期 10 平方公里。 (四)陶厂工业园 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 古昭关和褒禅山之间, 合巢芜高速和省道 226 线成十字穿境 而过,属合肥、南京一小时辐射区。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集镇建 设颇具特色。依托优质石膏资源优势,打造陶厂石膏城,积极发展保温、节能等新型建筑材 料等非金属材料深加工等产业,培育阀门、消防器材产品,建设陶厂“石膏城”。一期规划 建设面积 3 平方公里,二期 5 平方公里。 (五)铜闸工业园 位于江北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北缘, 为巢二路和淮南铁路等交通干线的重要节点。 一是 建设省级纺织产业基地,全力打造集纺纱、织布、制衣、辅料生产为一体,产业集聚、产品 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 二是积极发展上安铜由工业园, 不断完善机制, 充分发挥上海投资商 整体开发、组团招商的优势,为全县探索与沿海地区合作共建园中园的发展经验。到 2015 年,实现规划建设面积 10 平方公里。 五、构建“ 9+1”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规模经济、集群经济、品牌经济”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瞄准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突出新型工业化特征,通过承接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 改造机械铸造、建材、酿造三大传统产业,提升陶瓷、纺织服装、油脂三大优势产业,加快 培育新材料、 新环保装备、 新能源三大战略新兴产业, 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 业,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一) 转变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 用现代技术与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推动企业技术 进步与工艺优化, 积极采用蕞先进的技术、 工艺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产业 升级;树立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理念,走安全、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 增强国际化发展意识,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1)机械铸造产业 加快形成“金属—铸件—部件—整机”产业链条, 推进铸造产业向装备制造和精密铸造 升级。 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 水平; 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提升产业竞争 力。依托林头、 清溪现有的铸造产业基础, 推广金属型铸造、 有熔模精密铸造、 消失模铸造、 压力铸造、 离心铸造等先进铸造方法, 加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铸造中的应用, 加快承 接发展高强度、高性能铸造产品。促进铸造合金种类的转变,引进铝、镁、锌等有色合金铸 造企业,推动有色合金向轻量化、强韧化、精密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完善产业链,引进产 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推动铸件生产企业向下游延伸,实行先 零件、后总成的原则,以发动机配件、专用减速器、汽车制动器、标准件、有色铸件等汽车 零部件为重点,积极承接发展汽车零部件、内燃机、铸管,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曲 轴、螺旋桨轴锻件,大型轴承圈锻件等产品。 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加大对重点基础配套企业的投入力度, 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 向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 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带动性强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 室等,提升企业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 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 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 合理配置资 源,整合区域内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能力,建设专业化生产中心。 到 2015 年,达到年产 60 万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形成 30 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 基本建成皖江城市带重要的机械铸造基地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2 )建材产业 充分发挥石灰石和石膏矿资源丰富的优势, 以改进工艺水平、 提高产品档次、 突破产品 功能为重点,引进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环保、节能、绿色建材产品。鼓励石灰石深 加工企业与发达地区企业联合重组, 整合优势资源, 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等量置换落后建设 新线。在提高石膏石开采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石膏深加工步伐,大力发展建筑石膏制品,重 点引进生产 PVC异型材、石膏复合墙体、石膏装饰材料、自流平材料、嵌缝联接材料等系列 新型建材。利用煤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积极开发各类功能性建筑材料,推 动建材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到 2015 年,水泥年产能保持在 1000 万吨左右, 石膏年开采量达 200 万吨, 建设成为长 三角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供应基地之一。 (3)酿造产业 加快勾兑调配、蒸馏处理、产品包装等关键技术改造升级,力争在扩大规模、调整产品 结构、名牌产品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积极引进战略资本, 加大对重啤和运酒扶持力度, 不断促进产能扩大,迅速推进运漕酒厂 2 万吨生态原酒项目建设。重点承接发展优质白酒、 啤酒,鼓励开发名贵药酒、保健酒、滋补酒、饮料酒等。 到 2015 年,全县啤酒销售达 20 万吨, 白酒销售达 5 万吨, 打造成皖江城市带具有一定 规模和特色鲜明的酿造基地。 (二)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特色产业 依托发展较快、 资源秉赋较好的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按照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把 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逐步形成以特色资源为基础、 特色产品为核心、 特色品牌为支 撑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规模经济。 (1)新型陶瓷产业 积极承接高端技术, 加强品牌培育, 不断提高创新和设计能力, 推进陶瓷产业结构的全 面升级。加快提升日用陶瓷,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透明瓷、骨质瓷、镁质瓷等高档瓷 种的生产。在稳定发展日用陶瓷的基础上,积极承接发展建筑陶瓷、工业陶瓷及功能陶瓷, 鼓励企业进行化学石膏加工陶瓷模具、工业废渣生产建筑陶瓷等工艺技术开发。 到 2015 年,将全县日用瓷器年生产能力提升至 4 亿件,建筑陶瓷年生产能力达 1 亿平 方米,建成皖江城市带蕞大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 (2 )纺织服装产业 以提升档次、打造品牌、延伸产业链为重点,重点承接发展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 纺织服装产品。 加快承接发展高档棉纺织品、 高新化学纤维织品, 支持发展竹纤维、 碳纤维、 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等产品。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积极承接发展名牌服装、鞋帽、 箱包等产业。 拓展纺织服装产业链, 改善产品功能, 发展高档织物印染和功能性后整理产业, 着力形成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产业链条。 到 2015 年,年加工棉籽能力 25 万吨,纺纱能力达 20 万锭,生产白坯布、牛仔布、高 档面料 1.5 亿米, 生产各类服装 1500 万件套, 印染能力达 4000 万米, 建成出口窗帘生产基 地。 (3)油脂产业 以安全、绿色、优质为发展方向,加快建立优质稳定的粮油深加工原料基地,着力引进 沿海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 重点承接发展各种油脂、 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等, 积极开 发大米淀粉、大米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稻壳、菜籽皮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建立完善 的食品安全控制、管理体系和现代食品物流体系。 到 2015 年,全县食用油产量达 50 万吨以上, 打造成为长三角优质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 地。 (三) 促进产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 安徽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并与 2010 年 1 月 21 日颁布了 《国 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 2010 〕8 号),省科技厅组织编制出台 了《安徽省新兴产业优势领域技术发展指南( 2010— 2015 年)》,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语 音、 高档数控装备、 新型工程机械等产业技术发展导向, 明确了我省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领域 和技术发展重点,旨在集聚、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方向,提升新兴产业 核心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为准确把握好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进一步提出 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 含山县必须通过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切实实现发 展方式的转变。 依托产业基础,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内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着力推 动重点新兴战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不断创新的路径依赖, 为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促进创新 资源整合; 大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 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依托皖江城市 带丰富的科教资源, 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通过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把含山县建设成为皖江城 市带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 (1)新材料产业 加快推进含山县矿物资源深度开发,以高纯、超细、复合化和表面改性等为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矿物深加工及制品。 大力承接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应用项目, 加快发展纳米级超细碳 酸钙,轻质碳酸钙,纳米氧化铝和氧化锡,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铜、镍、钛等;研究开发纳 米陶瓷、纳米涂层材料、纳米稀土材料、纳米炭墨等。在稳定水泥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 石灰石用途,积极开发用于医药、食品、饲料、橡胶、涂料、油漆等领域的专用钙和不同粒 径规格、不同晶型晶体的重钙。积极开发各类特种石膏,优先开发陶瓷石膏模具、工艺美术 石膏、玩具石膏、超硬石膏、精密铸造石膏粉等石膏产品。 到 2015 年,实现超细碳酸钙生产能力达到 150 万吨,新材料加工及制品产值达到建材 行业总产值的 70— 80%。 (2 )新环保装备产业 依托骨干龙头企业, 在巩固现有产业规模基础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普通环保装 备向更高层次、 大型成套装备延伸发展。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 重点承接发展高效成套 水处理设备、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高效除尘装备等。加强 与发达地区的科研院所合作, 共建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平台, 加强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工艺设 备的研究开发。 到 2015 年,形成年生产各种环保设备 1 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培育成含山县新兴战略性 主导产业。 (3)新能源产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以加工精深化、配套齐 全化、产品品牌化和产业集群化为主线, 按照“突破上游、 做大中游、 积聚下游、 扩大应用” 的总体要求,以光伏发电为核心,积极承接高纯硅提炼环节、铸锭切片生产环节,大力发展 太阳能电池组件, 扩大光伏产品应用环节, 加快形成光伏高新技术生产组织体系和产业配套 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积极发展生物质气化、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生物 质能热电联产等项目。 (四)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产业 立足资源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化特色,从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关联度、 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能全面提升和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 求的现代新兴服务业。 (1)旅游产业 积极融入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和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建设, 建成合肥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 高水平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以风景名胜观光、 人文古迹探访、 山水休闲度假及乡村旅游 项目为主要旅游产品,短时休闲度假为主要经营方式,形成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购 物、度假等于一体的旅游活动类型。 引进国内外资金、 品牌和管理, 推进昭关和褒禅山温泉、 凌家滩遗址和太湖山景区等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相关旅游基础设施、 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 旅游经营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文化用品、旅游服装服饰品、工艺美术品 等旅游商品,健全旅游商品销售体系。 (2 )金融服务业 不断优化金融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区域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基金等各类 金融组织到含山设立分支机构或后台服务中心,促进融资租赁公司和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合作组织等小型金融机构。 (3)现代物流业 依托裕溪河、牛屯河、滁河、得胜河等水道及合巢芜高速、合马高速等交通要道,发挥 水路联运优势,打造现代物流基地。以大宗货物的中转、仓储、加工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为 主,建立跨区域性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积极发展汽配、机械、纺织、农产品等专业 物流;加快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商贸企业、建材批发市场等,提高日用品物流配送效率,发 展商贸物流;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养和引进 物流专业人才,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便捷、畅通、高效 的现代物流体系。 (4 )商贸业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 拓展壮大特色商贸业, 推动全县商贸企业 做大做强。积极引进知名国内外商家加盟含山,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的联合、兼并、整合和提 升,提升含山商贸业的档次。打破传统商业经营模式,积极引进仓储商店、折扣商店以及无 店铺商店等新型商贸业态,发展包括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精品百货店和购物中 心等现代商业业态。 以大型综合性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为重点, 加快中央商务区和特色商业 街区建设,积极承接一批带动强、辐射广、效益高、前景好的现代商贸业重点项目,形成集 商务、商业、服务、生活等功能有机结合的现代商贸集聚区。 六、扩大开放合作 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 扩大开放合作领域, 提高开放合作质量, 推进与合肥的一体 化发展,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新优势。 (一)基础设施 深化交通合作。依托合肥大都市交通、产业、技术密集的优势,充分利用裕溪河航道、 淮南铁路、北沿江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加强联运与中转、物流与配送等合作,打造合肥通 江达海的重要综合交通运输节点。 基础设施对接。倡导公交优先,科学布局,不断扩大城市间公共交通覆盖网和规模,形 成与南京、马鞍山、芜湖、合肥一体化的客运公交网络。实现区域给水水源选择和区域输水 管道共享共建, 充分提高设施的整体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与巢湖的同城化发展, 实现金融同 城、能源同体(电力同网)、交通同环、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推动金融合作。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和完善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 积极推动合 肥、南京等地各大银行为含山县内的客户提供国际(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 项目融资、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 (二)产业协作 加强与南京、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地的产业合作,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与沿海发 达地区共建生产加工基地、协作基地和配套基地。 打造沿裕溪河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 加快含山工业园与巢湖经济开发区、 居巢民营经济 园、银屏工业集中区的联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打造沿裕溪 河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 围绕支柱产业推进开发园区间产业的水平分工和配套协作, 促进两 地产业互补协调发展。强化区域空间资源整合,形成主导产业鲜明、错位竞争发展、产业加 速集聚的良好态势。 (三)体制机制 扩大沟通交流。 与转移趋势较大的长三角相关县市建立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区域交流与 合作机制,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长三角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对方先进理念和体制, 研究双方产业对接点,增强产业承接的针对性。 加强规划引导。在产业发展、存量土地开发、岸线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 保护等方面,实现统一规划、统筹管理。谋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形成以点促面、 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 社会保险对接。 积极探索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和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 加快建立适应 转移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七、完善支撑体系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扎实做好载体建设和环境创 新等基础工作。 (一)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完善内通外畅的公铁交通网络。 在加强与合肥经济圈交通规划衔接的基础上, 提升含山 县承接长三角地区和合肥经济圈产业的转移、 辐射能力。 在配合推进巢宁路改造、 裕溪河大 桥、京福高铁、淮南复线电气化改造、合马高速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争取 滁河大桥开工建设。积极向省建议,争取将巢二路(巢芜路)、古塔路改建为一级公路,善 尉路至江浦公路线路改建为二级公路。 推进合马高速公路清溪道口至合马路修建 5km 一级公 路。推动实施大江路 54km一级路改建工程,成为未来含山的骨架公路,连接合宁、合巢、 合马三条高速,合马、西大二条省道,以及重要县道巢二路。改建现有的 20km 善尉路为二 级公路。设立港口和工业码头,依托巢湖铁道水泥厂现有铁路运输、仓储能力,加速巢湖铁 鹏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着力推进东关码头、河刘码头、运漕港尽快开工 建设。提升航道等级和水运能力,打造含山县上连合肥、下达长江的黄金水道。争取巢湖流 域水污染治理亚行贷款项目,推进裕溪河、得胜河、清溪河、滁河流域治理,打造我县对接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网。 优化岸线开发布局。 加强对裕溪河岸线稀缺性战略资源的保护, 充分发挥岸线资源在港 口运输、产业发展、城市生活、过河交通、生态保护、旅游景观等方面的多功能性。规划建 设产业配套港区,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注重岸线纵深资源利用,提高 岸线开发的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 近期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 严重淤积或崩坍的岸线、 对 控制河势有重要意义的岸线, 作为生态岸线严格保护。 在生态岸线区域建设环保防护林和生 态湿地,与城镇建设、旅游建设紧密结合,达到岸线利用与保护的有机融合。 (二)确保防洪供水安全 建设防洪排涝体系和含城供水新水源, 力争到 2015 年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 新建林头、 陶厂等规模水厂,保证承接产业和居民用水安全,编制清溪、运漕、仙踪等集镇防洪排涝规 划,并积极推进实施。 (三)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依托政府主导和引导, 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 需求为导向的“一站到底”的信息服务 体系,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 数字电视网和下 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无线宽带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政务信息发布统一平台建设, 推动电子政务系统互联和信 息资源的集成管理, 及时发布招商引资状况以及有关承接产业转移情况, 为实施有效招商引 资创造条件。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共享,建立市场主体征信 系统。 (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积极创新能源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能源管理方式,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大 力改善和调整能源结构,有效保障能源供给。 加强电网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从 改造和加强现有网架建设, 注重整体布局合理和网络结构优化, 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积 极推动一批输变电工程改造扩容,主要包括 35 千伏清溪变增容工程、 35 千伏城南变增容工 程和 35 千伏林头变增容工程。加快新建一批输变电工程,主要包括 110 千伏华阳变输变电 工程、 110 千伏林头变输变电工程、 110 千伏陶厂变输变电工程、 35 千伏汤山变输变电工程 和 35 千伏谢集变输变电工程的建设。 加快天然气网络建设。 加快编制全县天然气利用总体规划, 确保供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改善工业能源结构。 (五)加强自主创新建设 以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 构建自主创新平台, 依托优势区域促进创新资源聚集, 提升开 发园区的自主创新水平。 推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技 术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承接一批现代企业,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引进一批先进技 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大创新投入,培 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 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 设立企业 家服务机构, 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加强企业经营者创新能力培训, 造就一支庞大的具有强烈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围绕产业承接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水平。建设工业园 区主导产业共性技术研发、 中试基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为行业内企业提供解决关键技术 和产业化过程服务。 强化创业服务中心、 生产力促进等孵化器功能, 为创业者提供公共技术、 融资和担保、市场营销、人才交流和培训等优质服务。大力发展技术评估、咨询、产品检测 试验中心等中介服务。 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 相互参股、共建经济实体等形式,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强化创新能力共建共享。完善企业 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考评奖励制度,建立创新创业风险机制。 (六)提升园区承接能力 开发园区是企业的载体, 是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的平台, 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栖息地。 按 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要求, 编制全县工业园区发展总体 规划。 建设特色园区。 按照专业化和特色化的要求, 明确各开发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按 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园区要突出地方产 业特色,集聚资源要素,形成产业链完整、具有园区品牌的产业集群。 规范园区管理。 注重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与市场化管理模式发展方向相统一。 根据经济规 模、外向度、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重要指标,对园区实现动态管理。完善项目 进入与退出机制,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业效益、生态影响作为选资标准,提高入园项 目档次和质量,实现园区集约发展。 完善软硬环境。以创建科学园区为目标,在营造环境、构筑公共创新平台、完善科技中 介服务体系和发展投融资机构等方面, 全力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提供良 好的基础服务。按照新兴产业链的个性化要求,加强园区载体建设,设立新兴产业加工、商 贸、物流等产业聚集区。建设高水平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整顿和规范 市场经济秩序, 健全以企业信用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 严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健全安全 事故防范机制,确保安全发展。健全人才合理合法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产业发展环境。引 导新兴产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科学管理、诚信经营、勇创名牌的意识和水平。 积极推动与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央企的合作,争取设立省级高新技术开 发区,提升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 创新建设模式。 改变政府单一投入建设模式, 创新园区建设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措园区 建设资金。 ——飞地招商园。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急需拓展、 但开发空间受限的开发园区或产业集 群区, 在县内各园区内规划出若干块园中园, 全权委托给长三角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政府、 开 发园区等合作方, 开展点对点式定向产业招商, 吸引对方产业集群中的相关企业转移到各园 区。合作方按照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要求, 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并提供相当于到位 投资或项目税收的一定比例的奖金给予合作方。 ——托管园区。 针对央企、 省级龙头企业等资金实力雄厚、 园区开发经验丰富的开发主 体,在县内各园区规划出若干区块, 全权委托其操作。 这些开发主体拥有较强的产品定价权、 标准制定权、行业话语权,拥有较强的对外投资能力、要素资源筹措和配置能力,同时还拥 有较强的扩张愿望、区域化布局愿望,急需拓展发展新空间。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推进点带面的产业招商, 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跟进发展。 由受托方编制共建园总体规划, 进 行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 负责产业招商, 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责任, 同时获得园区前期开发 所有收益(一般为 5 年),后期收益由合作双方按比例分享。 ——股份合作开发园。 针对大院大所、 行业协会、 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拥有技术优势、 但资金实力不强、园区开发经验不足的开发主体,可与这些投资方共同组建合资股份公司, 由公司负责园区的产业规划、 投资开发、 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收益按照双方股本比 例分成。股份合作公司规范运作,合作双方共担风险,同享收益。在合作方的选择上,可重 点考虑拥有行业领先技术、具有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和发展潜力中小科技企业。 ——工业房地产开发。 引进投资方, 由其首先建造好园区设施和厂房, 也可按项目要求 设计建造厂房,再独立招商,出售或出租厂房给具体项目,投资方可从中获利。 —— BT开发模式。按当前土地出让价格,划出一定面积土地出让给投资者,投资者承 诺按照园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开发标准、 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七通一平”, 完善园区内市 政配套。企业回报通过用地转让溢价收益实现。 (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承接产业转移, 大力发展职业配套教育和义务教育, 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本土技术 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逐步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统筹规划城乡就业, 整合劳动力市场、 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 就业市场等公共就业服务资源, 健全完善县、 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 促进就业信 息网络“村村通”,形成覆盖城乡的县、镇、村三级就业信息网络。支持具备资质的人力资 源市场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培训、跟踪服务、代签劳动合同、代发工资、代缴社会保险、 代管人事档案等全套服务。 及时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务信息服务, 并根据企业需求举办专场招 聘会。 打造职业教育优质品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依托县职教中心、高级职业中学、含达职 业学院,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参加,形成拥有 2— 3 个以上品牌专业、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 职业教育机构。 建立政府扶持与培训机构为转移

  1、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园林景观项目承包合同书.pdf

  咸盈河电站压力钢管岔管水压试验方案.pdf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pdf

  《观察家兔的形态特征》教学设计.doc

  《认识图形(二)》头部课时教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doc

  《言叶之庭》观后感1200字左右范文.docx

  《言叶之庭》观后感1800字左右范文.docx

  《要下雨了》看图写话教学设计.docx

  【课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 作业优化设计的思考.pptx

  【讲座】作业设计关键词:“聚焦”与“分层”.pptx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常用阀门的结构、原理和维护保养知识.ppt

  社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申请表.docx

  复分解法生产小苏打母液的综合处理汇总.pdf

  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医共体)资料文件汇编.docx

  竞聘市场部经理的演讲稿5篇范文.doc

  【基恩士】LR-TB2000 系列 使用说明书 (简体中文).pdf

  DENON天龙AV接收机AVR-X2400H产品说明书.pdf

  小学分数方程专项练习182题(含答案).pdf

  《FLUENT中文手册(简化版)》.pdf

  2022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实务《其他安全》案例模板汇总.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08101938号-1

  ICP经营许可证/EDI许可证:川B2-20180569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东宝区完成首例工业用地转让预告登记

东宝区完成首例工业用地转让预告登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宝分局采取“先投入后转让”模式,实施2宗工业用地转让预告登记,探索盘活存量用地新路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也是东宝区完成的首例工业用地转让预告登记。   据了解,预告登记是指按照“先投入后转让”的原则,对未完成开发投资...

南通产业信息

南通产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南通产业信息   中南高科·南通港闸车创智慧产业园都市工业综合体 地铁口产业园 研发厂房出售 2041平起   上海嘉定太仓昆山交汇处 研发厂房出售 大平层1100平起 独栋4500平 大平层低至4800元   菏泽牡丹 求租厂房150至200平米 菏泽牡丹 求租厂房20000平米层高6米 菏泽牡丹 求租钢结构厂房...

安徽省萧县招商项目册

安徽省萧县招商项目册

  2.萧县张江高新技术园区建设PPP项目   8.高档合成革上下游产品加工项目   14.国家级森林公园皇藏峪旅游开发项目   15.年产5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万立方米预拌砂浆生产线万吨碎石生产线万立方米生产线亿块(折标砖)煤矸石、页岩烧结砖生产线万立方米泡沫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万平方米陶瓷砖生产线万件高档卫生陶瓷生产线...

工业陶瓷钨钢

工业陶瓷钨钢

  氧化铝陶瓷刀片 工业陶瓷件 氮化铝陶瓷 高强度 耐磨   多功能三角钻瓷砖玻璃水泥钻混泥土墙壁电钻打孔麻花扩孔工业钻头   工业级注油玻璃刀切割瓷砖神器 家用手握式金刚石划厚玻璃刀   FCY20A工业陶瓷硬质合金CD-750 CD636钨钢长条CD30钨钢棒CD35钢板   进口富士钨钢FCY40A工业陶瓷...

广西农垦旺茂陶瓷产业园

广西农垦旺茂陶瓷产业园

  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位于亚山镇境内,由广西区农垦局与博白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发。园区距博白县城约20公里、玉林至公馆二级公路、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旺茂互通7公里,浦北至广东廉江二级公路从园区通过。园区紧靠南流江,水资源丰富。园区规划土地为广西农垦旺茂总场林地,地势平坦,周边无村庄,适宜连片开发,自然环境好。园区规划面积10.11...

建发青云上售楼处电线小时热线电话

建发青云上售楼处电线小时热线电话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建发·青云上建面约90㎡三房两厅两卫   建发·青云上效果图过程稿 以实际交付为准   建发·青云上建筑面积约90㎡三房两厅两卫户型   陪TA在星空下度过温暖、有爱的童年   在阳台放置一把...

恩平这里十栋厂房一售而空原因是…

恩平这里十栋厂房一售而空原因是…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恩平这里十栋厂房一售而空,原因是…   △ 建设中的升泰昌•恩平智造加速器项目。冯峻峰 摄   恩平工业园区大槐集聚区在G325国道和沈海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域,厂房林立,交通便利,这里是恩平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摇篮。在这个黄...

瑞玛精密:为提高公司资产利用率拟向关联方瑞瓷新材料出租闲置厂房

瑞玛精密:为提高公司资产利用率拟向关联方瑞瓷新材料出租闲置厂房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瑞玛精密:为提高公司资产利用率 拟向关联方瑞瓷新材料出租闲置厂房   中国财富通10月9日 - 瑞玛精密(002976)公告称,为提高公司资产利用率,公司拟向苏州瑞瓷新材料出租位于苏州高新区浒关工业园道安路39号的部分厂房,实际租赁面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