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打造南北合作共建园区
从一片穷乡僻壤变成一座15平方公里宜居宜业活力新城;从仅有几家乡镇小作坊到落户6800多家市场主体的产业集群;从个体项目“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多链协同”。12年来,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产城融合、产城双兴”发展理念,聚力主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气集聚,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区域互补“穷乡僻壤”变“活力新城”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部,是在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的战略部署下,依托京沪高铁宿州东站规划建设的现代产业园区。201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马鞍山、宿州市两市合作共建。
园区充分借鉴两市成熟经验,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因势利导、蕞大捷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园区运转运行高质高效。
园区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建成33所学校(包含全省首所航空类高职院校),建成及在建安置房、公租房约17000套,建成市民公园、新汴河景观带、街头游园、公共足球场、篮球场、银行、商业等服务设施。宿马文体中心也正加快施工进度。
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逐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园区以“勇当共建园区先锋、打造融合发展典范”为目标,科学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13项专项规划,“多规合一”规范园区各项建设和发展。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推进路网、供排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消防、标准化厂房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着力建设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目前,园区已实现1个小时可达合肥、南京、徐州,2个小时可达上海、杭州、济南、郑州,高铁、高速、铁路等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强链补链变“单打独斗”为“产业集聚”
园区充分发挥宿州“果海粮仓”和马鞍山“钢铁之都”等资源优势,将园区其中两大主导产业定位为绿色食品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坚持“龙头带项目、项目成链条、链条成集群”,在引进龙头企业基础上,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加快构建绿色造纸、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三大新兴产业风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园区抢抓机遇建特色产业平台,打造项目集聚新高地。先后建成绿色食品产业园、机械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绿地科技产业园等约1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让企业“轻装上阵“就是”“拎包入住”,便于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同时,建立项目包保服务制度,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在要素保障、项目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等高对接准备。
园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园区“一号工程”,印发《宿马园区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创新“一个目标牵引、一支队伍落实、一站式服务、一套机制奖惩”的招商引资机制,瞄准龙头大项目、高新技术、外资外贸等重点产业选商选资。按照“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思路,引进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发展由“小而散”向“大而强”的转变。
园区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正逐步显现。
转型升级变“旧包袱”为“新资本”
园区在宿州率先启动并制定印发《宿马园区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从用地(租赁)面积、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综合税收、综合营业收入等5个主要评价指标和企业综合素质附加指标,对园区所有工业企业年度亩均效益进行全面摸底、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类)、B(提升发展类)、C(帮扶转型类)、D(倒逼整治类)四个等次。
对D类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园区成立宿马开发建设公司(园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牵头办理“亩均英雄贷”融资与清理园区不良资产工作。
截至目前,园区共落实亩均英雄贷17.1亿元;腾退标准化厂房约22万平方米,并引进新材料、智能、医疗等企业入驻厂房;清理低效用地约981亩,引进生物、食品等项目落地。
对A类企业,由宿马集团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担保公司、银行、宿马集团成立“园区贷”,蕞快7个工作日即可实现放款,助企提质增效。
同时,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倒逼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加速转型。
省级自然公园禁止房地产开发 安徽拟...
大众汽车集团将在合肥建设全球战略 ...
“跟着赛事去旅行”第四届长三角体 ...
“疯狂小杨哥”们被点名,冤枉吗?
商议院 为合燃华润连夜整改点个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打造南北合作共建园区
2024-04-11 15:41:10
从一片穷乡僻壤变成一座15平方公里宜居宜业活力新城;从仅有几家乡镇小作坊到落户6800多家市场主体的产业集群;从个体项目“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多链协同”。12年来,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产城融合、产城双兴”发展理念,聚力主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气集聚,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区域互补“穷乡僻壤”变“活力新城”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部,是在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的战略部署下,依托京沪高铁宿州东站规划建设的现代产业园区。201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马鞍山、宿州市两市合作共建。
园区充分借鉴两市成熟经验,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因势利导、蕞大捷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园区运转运行高质高效。
园区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建成33所学校(包含全省首所航空类高职院校),建成及在建安置房、公租房约17000套,建成市民公园、新汴河景观带、街头游园、公共足球场、篮球场、银行、商业等服务设施。宿马文体中心也正加快施工进度。
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逐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园区以“勇当共建园区先锋、打造融合发展典范”为目标,科学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13项专项规划,“多规合一”规范园区各项建设和发展。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推进路网、供排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消防、标准化厂房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着力建设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目前,园区已实现1个小时可达合肥、南京、徐州,2个小时可达上海、杭州、济南、郑州,高铁、高速、铁路等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强链补链变“单打独斗”为“产业集聚”
园区充分发挥宿州“果海粮仓”和马鞍山“钢铁之都”等资源优势,将园区其中两大主导产业定位为绿色食品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坚持“龙头带项目、项目成链条、链条成集群”,在引进龙头企业基础上,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加快构建绿色造纸、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三大新兴产业风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园区抢抓机遇建特色产业平台,打造项目集聚新高地。先后建成绿色食品产业园、机械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绿地科技产业园等约1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让企业“轻装上阵“就是”“拎包入住”,便于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同时,建立项目包保服务制度,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在要素保障、项目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等高对接准备。
园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园区“一号工程”,印发《宿马园区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创新“一个目标牵引、一支队伍落实、一站式服务、一套机制奖惩”的招商引资机制,瞄准龙头大项目、高新技术、外资外贸等重点产业选商选资。按照“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思路,引进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发展由“小而散”向“大而强”的转变。
园区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正逐步显现。
转型升级变“旧包袱”为“新资本”
园区在宿州率先启动并制定印发《宿马园区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从用地(租赁)面积、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综合税收、综合营业收入等5个主要评价指标和企业综合素质附加指标,对园区所有工业企业年度亩均效益进行全面摸底、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类)、B(提升发展类)、C(帮扶转型类)、D(倒逼整治类)四个等次。
对D类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园区成立宿马开发建设公司(园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牵头办理“亩均英雄贷”融资与清理园区不良资产工作。
截至目前,园区共落实亩均英雄贷17.1亿元;腾退标准化厂房约22万平方米,并引进新材料、智能、医疗等企业入驻厂房;清理低效用地约981亩,引进生物、食品等项目落地。
对A类企业,由宿马集团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担保公司、银行、宿马集团成立“园区贷”,蕞快7个工作日即可实现放款,助企提质增效。
同时,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倒逼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加速转型。
从一片穷乡僻壤变成一座15平方公里宜居宜业活力新城;从仅有几家乡镇小作坊到落户6800多家市场主体的产业集群;从个体项目“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多链协同”。12年来,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产城融合、产城双兴”发展理念,聚力主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气集聚,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